王存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我國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小學教育。因為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初級階段,這個時期的教育效果會極大地影響后續的中高級階段教育。現今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小學數學教學資源多不勝數。然而,不少學校在對這些資源進行利用時并沒有很好地將其融入小學數學課程開發中,以至于極大地浪費了許多優秀資源,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無法得到顯著提高。鑒于此,本文將立足小學數學教學,談一談數學課堂的開發與資源利用,以便更好地發揮資源優勢,顯著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開發;資源利用
每一個校園核心文化體現在對課程的開發與資源的利用上。有些學校之所以學習風氣濃厚,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高于其他學校,究其根本,是因為這類學校對課程的開發與資源的利用高于其他學校。課程開發與資源利用程度越高,越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越感到輕松,學習內容越充實。所以,要想踐行教育部門給出的教學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和教師就必須重視課程的開發與資源利用。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就更需要加強對數學課程的開發與資源利用。
一、課程開發與資源利用的概念
課程開發與資源利用是一個校園文化的直觀體現,也是校園中開展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課程開發與資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具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對教學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學校或教師要想良好地開展實施教學,想要全面踐行教育部門的要求,努力做到提高教學的高效性、實效性,做到對學生個性化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等,那么學校和教師就一定要重視對相關課程的開發與資源利用。教師不應該故步自封,要學會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將現代化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出優勢資源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這樣,才能進一步開發課程,使課程內容更加深入飽滿。
二、數學課程開發與資源利用的現狀
然而,目前多地學校和教師并不特別重視課程的開發與資源利用,他們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把教材課本作為最重要或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用單一、枯燥的手段進行教學。這種舊有的教學手段不能將現有的資源很好地利用起來,課程的開發程度也處在一個極為粗淺的階段上,最終呈現的效果不理想。小學數學一向是教學中的重難點,若是一味采用古老的方法模式,學生將不能很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無法做到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難以學好數學,就容易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厭惡數學。為了避免這一現象,教師和學校就要加強對數學課程的開發與資源利用,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深化數學知識體系,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提起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各項數學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能得到顯著提升。
三、小學數學課程開發與資源利用的策略
(一)全面開發教材的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
小學數學課本教材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直觀的資源。它是小學教師實施數學教學的重要工具。教材內容雖然不多,但是涵蓋范圍非常廣泛,而且都具有典型性,容易普及,切合了大部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教師不能否定其作用,要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從多方面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各項數學能力,傳授相關的數學知識。
所謂的顯性資源就是數學中直觀地闡述加減法、乘除法或是其他數學知識點。教師側重的教學目標就是如此,數學考核的內容也是這些。而隱性資源就是課本上沒有直觀要求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或是相關背景和其他形式的知識傳述。
比如教師可能會講述學生如何進行加減法、乘除法的計算,年級稍微高一點還會講述九九乘法口訣,讓學生背誦記憶,以便更好地運用在數學學習中。但是教師不會注重講述這些公式的背景,不會講述九九乘法口訣的演變歷史。教師通常不側重講述的,就是數學教材之中的隱性資源。這些資源看似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幫助,實際上卻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涵養,讓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知識的演變,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加具體地明白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學會靈活運用。而且,教師若深入挖掘了課本教材的隱性資源,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全面開發鄉土資源
鄉土資源其實指的就是自然資源,抑或是貼近生活的人文資源。多挖掘運用鄉土資源,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的具體計量和運用場景,能夠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比如教師在教小學生長度、重量、面積等方面的知識,就可以用直尺來丈量桌椅、書本、筆和紙這些,讓學生明白,書籍有多長、多寬,這樣學生就能有一個具體、直觀的了解。而重量,則同樣可以用小的稱重器讓學生感受一下橡皮擦的重量、書本的重量,甚至水果零食的重量。當學生逐漸學會相應的計量后,就可以用糖果作為計算單位,教學生簡單的加減法,這會使數學學習充滿趣味,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數學枯燥、乏味這些缺點,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喜歡上數學。之后,若是講授乘除或面積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具體感受一下書本表面有多大,課桌表面又有多大。這樣大的面積可以放多少糖果等。這會有效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輕松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全面開發網絡資源
網絡是資源涵蓋范圍最廣、資源數量最多的地方。現今是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網絡資源實時更新,擁有資源多、傳播速度快、傳播渠道廣等多種特征。合理根據這些特征將其科學地運用到數學課程開發上,可以將網絡資源最大化地利用起來。但是不少教師因為網絡上資源良莠不齊、信息繁多,又因不少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或網絡視頻,故而便對網絡認識產生了認知偏差,一味覺得網絡帶來的都是不好的影響。殊不知,萬事有利必有弊,凡事都是有兩面性的,網絡同樣也如此。看它發揮出的效果還得看運用它的人。若是合理科學地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那么網絡資源就可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教師要全面開發網絡資源,利用資源共享的特性,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一個人的思維是固定的,教師并不能保證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就是絕對正確的,也不能確定自己所學就一定能夠滿足教學需求。
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比較新穎。所以,為了良好地開展數學教學,實時解答學生的各種疑問,培養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拓學生的眼界和思維,教師就要把網絡資源利用起來。教師只要做到合理運用和積極引導,過濾掉不良網絡信息,那么網絡資源對教學產生的正面作用就是巨大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和教師應該重視小學數學課程的開發與資源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將現有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合理、科學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思維、計算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等。只有讓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全面培養與提升,學生才能夠成為一個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