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堯
摘 ?要: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標志,如果民族失去特有的文化,則會意味著民族消亡。當前世界形勢復雜多變,文化競爭軟實力成為了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語文是學習漢語的重要學科,語文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思想價值理念。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傳統文化巧妙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進一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并提出具體的教育對策,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創新教學;優秀傳統文化
引言:
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發展的根基,也是文化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功能。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在中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滲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出傳統文化教育優勢,更好地促進中學語文教育的有效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語文教學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民族傳統文化包含各式各樣的民俗習慣以及文化節日、人文風情。通過學習民族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悠久歷史以及各地風俗習慣,豐富學生的學習視角。語文教材中包含眾多民族傳統文化內容,通過語文創新教學引導,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豐厚。
例如:學習《女媧補天》,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我國的先民傳說;學習《愛蓮說》,學生則能夠了解到,不同的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的寓意。傳統文化具有極為濃郁的德育教育作用,中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點時期,在中學階段引導學生接觸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中華民族傳統優秀道德品質,對學生進行道德教化。
例如: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學習《孟子》,學生能夠樹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堅定信念;分析文言文與古詩詞,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尊老愛幼、孝親敬長等各項品質。
二、初中語文教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方法
1.教師正確認識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引導與啟示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滲透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傳統文化內涵,能夠深入探究我國民族多元文化內涵。學校應當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打造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教師隊伍,有助于實現中學語文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教育中潛移默化地融入傳統文化內涵,提高自身傳統文化素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滲透能力。
2.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可以定期舉辦詩歌朗誦大會或者是詩詞大會,引導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同時,教師應當遵循文道統一原則,例如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時,可以將語篇學習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于一體。語言是學生進行思想表達的重要工具,文章則是進行思想表達的重要載體。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時,應當選準角度,引導學生認真鉆研文本,從而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
例如:學習《七根火柴》這篇文章,文章中再現了紅軍萬里長征的宏偉畫卷,與紅軍戰士不怕遠征難,爬雪山過草地的氣概,學生會感受到強烈的內心震撼,也能夠接受文章的精神洗禮和熏陶。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當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是紅軍戰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此過程中有效導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習《木蘭詩》教師便可以應用多媒體播放花木蘭從軍的電影片段。此類方式能夠使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直觀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對比《七根火柴》這篇文章,學生能夠對愛國主義情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感受到我國民族發展的輝煌歷史。
3.組織豐富多元的語文教學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元的課堂活動,巧妙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例如:教師組織豐富多元的傳統節日活動,在冬至可以向學生普及包餃子的風俗習慣,也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包餃子,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濃郁氛圍。然后再組織傳統文化詩歌朗誦大賽,鼓勵學生在課后搜集與冬至相關的詩詞歌賦;端午節可以組織學生包粽子,應用多媒體播放賽龍舟的相關視頻。此時教師在有針對性地導入屈原的相關語文學習資料,帶領學生感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使學生能夠結合傳統文化節日內涵,深入理解語文知識。在節日活動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民俗魅力,有助于學生拓展傳統文化相關知識。此時教師再有效導入屈原的故事片段,引導學生感悟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然后引導學生仿寫古詩文、編寫對聯,使學生在仿寫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必須要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深入挖掘語文教材蘊含的傳統文化教育元素,通過針對性引導與幫助,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維認識,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有針對性地加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璀璨多元以及博大精深,能夠樹立愛國主義情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從而提高語文學習興趣與質量,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學偉.論初中語文教學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內涵[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47-148.
[2]李國娟.初中語文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2017(4):64.
[3]柳水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J].學術論壇,2018(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