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
摘 要:在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中,閱讀環節十分關鍵,而課外閱讀就是提高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時,要運用科學的指導策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其核心素養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本文中,筆者就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指導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指導;策略
引言
新課改工作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課堂里,只有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同時,課外閱讀教學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和延伸,通過課外閱讀能夠補充和完善語文課內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下面,我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優化小學語文閱讀課堂進行策略分析。
1 合理地為學生制訂閱讀計劃,進行科學閱讀
學好語文離不開閱讀訓練,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比較薄弱,尤其是文字較多的閱讀刊物都會讓小學生產生乏味的感受,對閱讀產生抵觸心理。小學生對于自己的閱讀能力并不了解,在選擇閱讀刊物時,難免出現各種問題,即使是家長幫忙挑選的刊物也不見得適合學生,所以合理地為學生制訂閱讀計劃,進行科學的閱讀,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語文老師要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然后結合學生的真實語文能力去制訂閱讀計劃,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還能讓學生科學地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閱讀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夠培養起來的一種語文能力,所以我在為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時比較謹慎,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還要考慮學生們的語文能力。然后我為他們選擇了一本《木偶奇遇記》,要求學生們每天閱讀20分鐘,并且要家長給學生簽字,確認學生認真地完成了20分鐘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內容要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愿意進行閱讀,閱讀時間也要有規定,過長或者過短都不利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所以小學語文老師要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2 設置趣味課堂導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閱讀學習的第一動力,因此,在課外閱讀指導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課堂導入是課堂開始的第一環節,導入優劣深刻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選擇適合的課堂導入。比如《木偶奇遇記》是人教版二年級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一系列有趣味的故事教會了學生人生道理,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做出如下的課堂導入:“同學們,書籍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好伙伴,一本好書能夠幫助我們變得更加聰明。那么,同學們,你們最近都閱讀了哪些書籍呢?”在學生紛紛交流自己閱讀書籍之后,教師將《木偶奇遇記》的內容滲透給學生,做出如下的鋪墊:“老師在上個星期閱讀了一本膾炙人口的童話,講述的是一個由老木匠雕塑的小木偶匹諾曹怎樣去學會做一個誠實、勇敢小男孩的故事。你們想不想和小男孩一樣擁有優秀的品質呢?”學生回答:“想。”教師:“那么讓老師帶領大家走入《木偶奇遇記》的故事內容中吧!”
3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離不開聽、說、讀、寫的練習,所以語文老師就要為學生開辟課外閱讀的有效渠道,使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中提高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語文課文中大量的文字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所以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找尋符合小學生現階段特點、情況的最好途徑。小學老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的、優秀的閱讀刊物,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為學生選擇閱讀刊物時要仔細、慎重。語文老師在教育小學生時,也要以身作則,把愛讀書的形象展示給學生,用示范力量去引導、帶動學生進行閱讀,并且還要與學生交流讀書的感受與心得,從點滴中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提高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中獲益,我選擇了《弟子規》這本書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本書的內容不僅是以教育學生品德為主,還教育了學生在家、外出、接人、接物的行為規范,可以全面地塑造小學生良好的素質。并且在選擇《弟子規》這本書時,我選擇了拼音版的,而且有插圖和小故事的版本,這樣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不僅降低了難度,還能通過小故事深刻地理解《弟子規》所講的內容,更有利于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他們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4 做好讀物推薦,將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有效結合在一起
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目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課內閱讀內容,盡可能選擇和課內閱讀相關聯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起來,更好地延展學生的語文閱讀,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成效。比如,在學習完人教版四年級語文《卡羅納》一課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愛的教育》課外閱讀書籍。《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日記體小說,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多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透過閱讀這些故事能夠讓學生懂得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在愛中受到教育。《愛的教育》閱讀內容和《卡羅納》存在密切關聯,都是關于愛的教育,對學生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學習完《卡羅納》之后引入《愛的教育》這一讀物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的愛,深刻理解人和人之間的理解和真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5 結束語
學好語文這門學科離不開閱讀,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著未來語文學習的水平與能力,所以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地創新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方法,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小學生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魏文強.關于拓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7(30):59-59.
[2]邢紅梅.淺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周刊,2017(7):137-138.
[3]毛偉珠.芻議班級微信群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4):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