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巴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并在教學模式的重構、教學步驟的簡化、教學內容的補充上下足功夫,為學生們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其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多種多樣,教師結合著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可以優化師生互動關系,促進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本文特意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策略分析;思考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探究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為他們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服務,對于孩子們身心的健康成長來說也將起到促進的作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一邊思考問題一邊發揮想象力,形成核心素養后,自信探索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要鼓勵學生完善自我、挑戰自我,當他們養成了積極參與的好習慣,課堂教學質量高,師生互動效果好,各項人才培養計劃的高效實施能夠變得異常順利。
一、運用媒體教學,增強問題意識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著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時候,因此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問題分析水平。教師若是希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化的數學概念,就應當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故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制作相關內容的課件。通過將抽象化的數學概念進行轉化,就能夠為學生展示動態可感的具象化模型。教師則能夠以此為藍本進行教學方法的推廣,將原本復雜的邏輯觀點進行轉化,使之成為直觀可感的內容,從而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更快更好地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1]。如學習“位置與方向”知識時,會發現學生因為抽象化思維能力不足,經常做錯辨別方位的題目。因此,教師不妨采用多媒體教學法指導學生學習該部分知識,以期有效提升學生抽象化思維的辨別能力。為學生分析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將重點知識進行分解,使之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態化知識元素。通過教師對知識的表現形式轉化,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模型構建,通過將原本在腦海中的位置推演,轉化為實際紙面上的布置,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解決位置問題的效率。通過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學生深刻理解教師的講解思路,從而將原本抽象化的知識內容轉化為具象化的模型,問題分析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令人十分滿意。
二、采用提問教學,學生自主學習
提問教學的方式是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一項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采用提問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求知欲。同時,在提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小學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交流合作來完成,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2]。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節時,由于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有關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首先為學生展示出學生熟悉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圖片,讓學生回憶這幾種圖形的面積求法,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請將這幾種圖形與三角形作比較,思考三角形的面積與相對應的長方形或者平行四邊形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和探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幾種探究方式,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適當提問,既可以增強師生與生生之間互動,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的生活化,加強應用操作
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數學技能,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中,突出應用操作顯得至關重要。如學習了“乘法數量關系”后,我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計量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系,使學生緊密結合實際生活,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以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數統計”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統計一周所要學習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等;在“米、千米”的教學中,可以領著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等現實的生活實例。
四、培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全面學習能力,使他們養成自主、探索、研究的學習習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將有效提高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善于引導孩子們主動去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使他們掌握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3]。如在講解一些比較難解的數學解題方法時,教師不要簡單的把解題過程或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要多用啟發、引導的方式,促使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通過思考自己尋找出解題方法,并正確完成解題。二是培養小學生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讓他們在自己動手中發現新問題,掌握新知識,學會新技能。如在“圓的周長”測量教學中,由于圓的形狀特點,使其很難固定到一點,許多小學生在測量時無法有效操作。當時我并沒有急著給他們講出圓周長的測量方法,而是放手讓他們去實驗、研究測量方法。在此過程中可以給以小學生一定的指導,例如“如果讓圓的周長變成一條直線,是否更容易測量”等。孩子們經過多次實驗、反復失敗,最終找到了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并掌握加以運用。這種方法使小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到了數學知識,也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我們必須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出發,基于數學課程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教學方法改革和不斷創新,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的概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瑞.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J].學周刊,2018(13)55-56.
[2]郝明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J].新課程,2018(02)79-80.
[3]李源.分析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