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阿妮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改變其傳統的教育模式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初中教育時期的重要課程,對學生自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意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從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關鍵詞 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應用措施
本文將根據初中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作出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且會結合當前初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提出相應的看法與意見。另外,還會結合如何轉變傳統教學掛念、如何應用全新教學方法以及如何開展小組互動教學的措施對學生全面的培養與提升。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置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上進行培養與引導。通過該方法可以有效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且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加充足。因為當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眷顧與關愛之后,其內心會產生一種與教師的共情心理。在這一心理的驅動下,學生自然會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由此可見,該方法是一個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交朋友的好辦法,也是一個可以帶動課堂整體教學質量提升的好措施。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問題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和互動頻率,而且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期待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且會積極地的對其做出回應。比如,駕駛在對學生進行如何做人做事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思想品德等作為基礎引導對其進行培養。進而通過提問來規范學生的認知觀念和道德素養。如,教師可提問:“小王和小李兩人有矛盾,但是有一天小王在放學的路上自行車壞了,此時小李剛好經過,請問,小李應不應該幫助小王一把?”此時,學生會綜合教師說教學的內容對其做出回答:“應該對其進行幫助。因為矛盾是可以通過不斷地接觸化解的。而且這個機會也是促進小王和小李兩人關系的一個契機。只要把我的好,兩人必然會和好如初的。”
二、采用全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對課堂進行教學模式的創設和研究。并且要鼓勵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主動地參與到其中,為教師建言獻策。這樣,教師便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到學生的想法和學生所期待的教學模式。這對于改變當前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狀況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學習熱情的培養與帶動。
例如:教師在開展課本的第一課時,可以結合“我終于進入中學了”這一主題對學生進行培養。在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并且可以讓學生對自己進入中學的理想、盼望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一個分析與講解。雖然該方法從表面來看是一種“形式主義”,但是其本質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學生后期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會無時無刻想到自己當初的規劃,并且會不斷朝著這一方向努力發展與提升。又如,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開展“道德普及”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舉出相關案例與學生一起分析案例中的主人公和事件的關聯性,并且指出其中的對與錯,分析其中關于道德層面的內容。
三、開展小組互動培養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一個積極的學習習慣,還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端正。這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且需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空間。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生自強少年始這一內容的時候,可以先對學生分析什么是“自強”,然后教師再讓學生結合分析所得的內容,對個人關于“自強”的表現作出討論。此時,學生會在教師的鼓勵下進行合作交流與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觀點表達能讓其他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將他人的意見與自己的觀點融合在一起。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不斷交流也是學生之間思維不斷摩擦與碰撞的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的一個想法變為多個想法,且可以讓學生是個人認知變成集體性的認知。這對于開發學生的大腦,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應,帶動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初中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學生自身發展息息相關,在實際的教育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還沒有擺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沒有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是相關教育人員值得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曹志榮.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6.
[2]符惠玉. 情景教學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融合[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二).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