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平
【摘要】:自從新課標下達并實施后,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受重視。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小學數學更是其中一門基礎的課程,是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當代,許多教師已經開始轉變教學理念,尋找新的教學模式,然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仍舊不夠成熟,這就要求小學教師要繼續探索研究,完善小學數學教學的設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數學 教學設計
引言:
當代社會飛速發展,對于學生的教育也越發創新,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質量,就必須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力求培養學生邏輯性的數學思維能力。要想促進教學活動的科學化,教師必須要提前做好教學活動的設計,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出相適應的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也就是說教師要注重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作業設計、教學方法設計等等。教師做好教學每一個環節的設計,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如何設計各個教學環節,怎樣將各個教學環節聯系在一起,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和價值,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都是教師應該考慮的教學設計目標。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抓住重點設計,建造高效的教學活動。
一、新課標下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教育事業的發展越發被社會各界所重視,各個學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有改革和創新。在此基礎上,社會各界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也重新定義。小學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的理論,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挖掘新的教學模式,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意識,力求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內心熱愛數學。
二、當代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設計不合理,單一化嚴重
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成熟,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門較為困難和枯燥的學科,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有一些教師為了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減少教學設計的工作,在課堂上只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填鴨式”地對學生灌輸知識理論,導致課堂氛圍低沉,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興趣低下,思維渙散,喪失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這樣不僅不能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反而會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被迫地接受,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師并沒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也就無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流程設計不合理,缺少邏輯性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并沒有將每個教學活動之間進行關聯,大多都是想到哪設計到哪,缺少一定的邏輯性。只有將教學活動合理地串聯在一起,才能夠發揮教學設計的最大價值,避免做無用功。如果各個教學設計之間沒有關聯性,或者是聯系地很牽強,都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同時教學設計沒有邏輯,小學生參與的時候會感到一頭霧水,不能理解,會增加小學生的厭煩心理,不利于塑造小學生正確的學習觀,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并沒有進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很多教學設計都不夠科學合理,可實行的力度低,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沒有改變教師角色,沒有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仍舊沒有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理念,仍舊把自己放在主導位置,教師講解,學生接受,教師大多還是“以我為中心”的進行數學教學。然而當今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無法達到教育的要求,這種教學理念其實是將學生當成教師的傾聽者,忽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和思路進行講解,并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不懂因材施教,導致班級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不能夠共同進步和成長,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三、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合理化的對策
(一)提高備課質量,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拒絕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和落后化。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教學方法的設計包括教師的授課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基于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引導學生高效率地學習,最大化地吸收知識,有效率有質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必須要重視備課的質量,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遵循四個原則:即生動、啟發、自主和因材施教原則,只有遵循這四個原則,才能保證教學方法的高效性、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同時,教學方法有許多種,教師要將眼光放長遠,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特點,來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敢于創新,不要禁錮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現代化的教學,讓學生接受最有價值的知識熏陶。
例如:在一年級《認識圖形》的知識點講解時,為了讓學生更加形象地觀察圖形,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這一教學方法,在PPT上播放各個圖形,讓學生觀察和了解各個圖形的形狀,并總結不同圖形的特點,播放過后,教師讓學生對所記住的圖形進行分類整理并且不容易忘記。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教學設計更加科學化,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
(二)重新設計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設計結構合理化
教學設計結構的合理化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加強各環節的關聯性,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重點,圍繞這個中心進行教學,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認知能力,讓教學設計更加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新課標下的教育理論建議:教學結構的合理化應該是將“教”變成“學”,教師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比如每節課只講20分鐘,剩余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互相交流討論,教師從旁進行答疑解惑。當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也要靈活地進行改變,一個合理地教學設計結構一定是高效而生機勃勃的,是一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結構,教師的教學流程設計與學生的接受能力要相適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利用教學時間。
(三)重新設計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小學數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重新設計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將教師放在教學引導者、教學活動組織者的位置上。將課堂展現給學生,鼓勵學生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學生進行平等地討論,給小學生展現自己,表達自己內心的機會,讓小學生從這些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注重引導而不是代替,不要阻攔學生的思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對學生講解《分數運算》的知識點時,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分數的運算公式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思考,一些小學生可能會說將“分母、分子分別相加減”,一些小學生則可能會說“要對分數進行統一化轉變”。不論學生的觀點是否正確,教師都應該對其進行鼓勵,錯誤的地方教師進行講解,要注意方式,不能直接批判,這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要正確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刷新學生的知識體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接受程度會受到教學環境、教學方式、教學觀念多方面的影響。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引路者,必須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教學設計工作,適應新課標改革下的教育需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鉆研教學手段,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教學設計方案,做好課前備課的準備;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跟上時代的發展,給教學設計注入新鮮的活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內在潛力,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薛姣. 新課改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 新課程研究:下旬, 2015(7):23-24.
【2】孟長星. 如何進行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 軟件:電子版, 2013(12):56-56.
【3】鄭小調. 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分析探討[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2(4):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