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民
摘 要:伴隨不斷推進的新課改,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對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了新要求,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自主思考能力還有探索發現能力等。不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深遠,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老師教學質量還有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本文針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審辯思維培養策略展開分析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審辯思維;培養策略
1 前言
審辯性思維也稱為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決策。在實際的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想切實確保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實際效果和意義,就必須要使學生“增強歷史洞察力”、“注重探究性學習”、“善于從不同教學發現問題”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將就此展開分析。
2 以教師角度為基礎,轉變教學觀念
雖然新課改得到了不斷的推進,但是從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還是有很多老師的教學觀念還有教學模式陳舊,仍在使用傳統老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還阻礙著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更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
大部分老師依舊按照歷史課本中的內容展開生搬硬套的教學,并且認為書本中的內容都是正確的,除了書本內容教學之外老師沒有讓學生發表學生自己的見解或者理解,直接導致學生不能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得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有自主探究和自主探索能力,扼殺了學生思想的動力,不利于學生的思想成長發育[1]。另外,正是由于生搬硬套的教學模式,部分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想法見解的時候,老師也會認為是“錯誤”的,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因此,老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全程遵循師生平等的原則,老師要與學生多溝通交流,老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并大膽的想法和見解,當學生發表正確的時候,老師要予以鼓勵,當學生發表的見解有偏差的時候,老師也要予以鼓勵之后再進行引導糾正,才能使學生正確的認識和掌握到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使學習成績和質量得到提高,同時還拉近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有學習積極動得到有效提高。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質疑,敢于探索,才能更好的認識和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習的審辯思維還有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能力[2]。
3 培養學生審辯思維方法
3.1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敢于探究提出問題
在高中歷史的教學課堂中,老師要使用正確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并且提出問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以及審辯思維。不過,從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老師的教學掛念和教學理念過于陳舊固化,認為歷史課本中的教學內容都是完全正確的,歷史屬于百分之百的史實,學生或者老師自身不能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和鍛煉,影響著學生的整體發展和成長,還使得老師的教學質量得不到優化和進步。因此,老師除了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掛念之外,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敢于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認知見解,針對書本內容可以提出自己的質疑和疑問,使學生可以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并糾正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從別人的觀點見解中得到學習,培養審辯思維的重點中也包括了在辯論中受到啟發。當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維,才能更加有效的學習歷史知識,提升學習質量和效率,還能學會有效的應用所學知識[3]。
例如在最近修正的歷史課本中,轉變了抗日戰爭的說法,由“八年抗戰”轉為“十四年抗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相關的變化都告知學生,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可以將不同教材的異同說法都教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學會自主探究發生轉變的原因,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索能力,形成審辯思維。
3.2 在教學過中提升學生在課前和課中的參與性
老師需要提前備課才能正常開展教學活動,以確保結構知識體系具有緊湊性,不過此種教學方式也有一定的限制性,使得學生的討論機會不多,只有在老師設置的討論知識點中才能進行,還降低了學生的參與性。因此,老師就要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參與性得到提高,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4]。
在“戊戌變法”這以章節內容的學習中,老師要布置相關的作業,使學生先進行預習,然后學生根據所預習的情況在課堂中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才能了解到學生的預習學習情況,以便在備課中更好的設置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可以在實際的歷史教學課堂中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消除學生的疑問,使學生掌握學習知識點還有學習內容。另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有自己的認識見解,老師也要讓學生積極發言,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前還有課中的參與性,以便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 結束語
通過上文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審辯思維培養策略的分析和探究,我們知道了不僅需要老師自身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并且還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有效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才能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華榮.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審辯思維培養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No.586(05):26.
[2] 王華榮.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審辯思維培養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18(20):20-20.
[3] 楊開清.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審辯思維培養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45.
[4] 唐存占.審辯思維培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