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榮罩
摘 ?要:在高中地理中,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扎實的基本功和雄厚的地理基礎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地理題目的解答,提高地理學科的成績。基礎知識的教學長期以來也是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所在。在本文中我將以熱帶雨林氣候的教學為例,從講解氣候成因,解讀氣候判定特點以及特殊的熱帶雨林氣候分布這三個方面詳細論述如何鞏固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在高中自然地理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考試中的高頻考點。掌握氣候成因和主要判別方式是每一位高中生在地理學習中必須充分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熱帶雨林氣候在眾多自然氣候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講解的重點內容之一。
一、講解氣候成因
很多高中生在進行地理學習時,采取的態度往往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熱帶雨林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沒有明顯的干濕季。但是熱帶雨林氣候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這一點部分學生未必清楚。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要把氣候成因向學生講清楚、講明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掌握這一點內容。
例如在講解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作如下講述:“同學們,熱帶雨林氣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氣候。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打開地圖一看便知,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南緯10度至北緯10度的低緯度地區,而這一部分正處于赤道低壓的控制范圍,地面溫度高于上空,氣流源源不斷地從地表涌向上空,上升氣流導致了這一部分地區常年多雨。而這一部分地區屬于太陽直射范圍,所以終年高溫。但大家也看到了赤道穿過非洲的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這主要是因為這部分地區海拔高,氣流運動相對于低海拔地區不活躍。”教師通過在課上讓學生直接講述氣候成因有利于學生加深印象。與此同時,教師還向學生解釋了因地形變化最終影響氣候成因的典型案例,可謂一舉兩得。
二、講解氣候判別
判別一個氣候是何種氣候的主要依據是氣溫和降水。只要學生認真閱讀氣溫和降水的相關信息,并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以推測出最終的結論。
在向學生講解熱帶雨林氣候的判別時,教師要結合氣溫和降水這兩個主要指標向學生作如下講述:“同學們,判定一個氣候到底是不是熱帶雨林氣候主要有兩個依據。第一個是氣溫。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如果有題目給出了一個未知氣候,但該氣候的氣溫在某些季節在零度以下,那么我們首先就可以肯定它不是熱帶氣候。但如果這個氣候的氣溫也呈現終年高溫的趨勢,它也未必是熱帶雨林氣候。因為還有第二個重要參考指標——降水。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量非常大,且全年多雨。如果一個氣候終年高溫但降水稀少,那么它肯定不是熱帶雨林氣候。因此大家在判定一個氣候到底是不是熱帶雨林氣候時,一定要密切結合氣溫和降水這兩個指標,不可以只看其中之一。”教師通過舉例的方式教育學生要結合氣溫和降水這兩個指標判斷一個氣候,這種講解方式更容易學生理解吸收。
三、講解特殊氣候
雖然熱帶雨林氣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緯十度的赤道地區,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其他地區沒有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馬達加斯加半島、巴西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和中美洲地區這四個地方也有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而且這四處特殊的熱帶雨林氣候是地理試卷出題的重要考點。因此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把這四處熱帶雨林氣候清晰直白地講解給學生聽。
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如下講述:“同學們,除了在赤道附近分布的熱帶雨林氣候以外,全球范圍內還分布著四處比較特殊的熱帶雨林氣候。我們以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熱帶雨林氣候為例,這個地區之所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主要是東南風從印度洋上攜帶的濕潤氣流遇到馬達加斯加山脈的阻擋而形成的地形雨,除此之外,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也分布著馬達加斯加暖流,暖流對一個地區的氣候擁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地形雨的特殊條件加上暖流的增溫增濕共同導致了這些熱帶雨林氣候的出現。而其他三個地區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原因也基本類似。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四處非常特殊的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和具體分布。”教師在講解熱帶雨林氣候時,除了介紹一般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以外,還重點向學生講述了四處特殊的熱帶雨林氣候,這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地學習有關熱帶雨林氣候的相關知識,從而鞏固自己的地理基礎知識。
四、結束語
地理是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地理學習的重要任務就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若能牢固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對個人的發展和學習成績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充分重視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夯實學生的地理基礎,在此之上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春媚.核心素養目標下地理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探究——以“世界氣候的分布”為例[J].地理教學,2019(17):28-31.
[2]陳頌.“以學習為中心”教學過程的設計及其思考——以“熱帶的氣候類型”為例[J].地理教學,2017(20):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