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葉
摘 要: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重視傳統文化越來越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中有許多可以與傳統文化接洽的內容,教師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關鍵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文化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滲透與融合
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可滲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有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文化傳承者的作用,對文化進行解讀,促使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傳統文化,進而確保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大的認同感。
一、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其中對于做人、立世、求學等都有著較為先進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確保學生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關于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這樣便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學生在課下對這些知識進行思考與驗證的時候,就會對傳統文化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如此傳統文化便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有利于學生了解祖國文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祖國文化的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地傳輸給學生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
例如,學習“家庭的記憶”這一內容的時候,筆者給學生講述了關于家譜的相關事情,像是一個家族的延續……在講解的過程中,筆者還告訴學生可以去了解自己家族的延續過程。這樣便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家族與姓氏產生全新的認知,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與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灌輸傳統文化的知識,無論是民俗文化還是節日文化,都要借助教材內容傳遞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祖國文化。
(三)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
現實生活的許多方面與古代人民的智慧息息相關,這些智慧在長久的歷史中也有了全新的形式。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并熟練運用這些文化,學生就能夠發現現實生活的許多事情斗魚傳統文化相關,進而促使他們了解現實文化。這些文化包括民俗習慣等,學生全面掌握這些文化,也能對現實社會有進一步的認知。
二、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
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有許多不同的內容,像是自身的成長、友誼以及家庭的發展等方面,這些內容都可以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一)借助傳統文化升華教學內容
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教師可以適當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呈現學習案例,確保學生在你理解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文化內涵。與此同時,他們對于文化內涵也會有一定的認知。
學習“我學習,我快樂””這一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學習有比較全面的了解,筆者給學生列舉了《勸學》的相關內容。《勸學篇》中說道:“學不可以已”。“故木受繩則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些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給學生呈現了一些關于學習的諺語,讓學生明白,自古以來學習便是比較重要的事情,像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了解名言警句的過程,也是學生對傳統文化重新了解的過程。
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入傳統文化的相關案例,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為全面的了解,這樣便很好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借助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數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科目的學習興致不高,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與刻板。
仍舊以“家庭的記憶”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家庭、孝道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與認知,筆者便從傳統文化中尋找了能夠起到教育目的的小故事,并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了出來,像是“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促使學生對古人的孝道有一定的了解,并讓他們明白,日常簡單的小事情也會讓父母感受到孩子的愛意。這樣便能夠讓學生與家長進行更好的相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不同的傳統文化知識,促使學生將傳統文化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確保學生能夠在課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減輕負擔。這樣也能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三)借助傳統文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只是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所以,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就應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學習“我很誠實”這一內容的生活,筆者便給學生呈現了一個成語“一諾千金”,讓學生猜測這個成語的意思。在學生猜測的過程中,筆者便給學生講述了這個故事,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樣,不僅發掘了傳統文化的內容,又使得學生真正領悟到了誠實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筆者又讓學生站起來分享自己做過的守信的事情,以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了解。之后,筆者又給學生講述了“立木為信”,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獲取大家信任的重要意義。為了讓學生明確不講信用的負面影響,筆者還給學生呈現了“周幽王烽火戲諸王”的故事。這樣列舉正反案例,學生就會明確誠信的重要意義。
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明確,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也可以是輕松愉悅的,也可以是充滿樂趣的,那么他們之后便會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便為提升教學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借助寓言故事去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不僅會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知,進而對祖國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還能讓學生對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產生全新的認知。如此,便可以有效促進教育教學的效率的全面提升,讓學生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并從小便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所以,筆者認為,教師應當鉆研教材內容,并將教材內容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進步。
參考文獻:
[1]陳芳.《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J].學苑教育,2017(23):25.
[2]安生旺.《道德與法治》教學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下),2017(01):81.
[3]楊晶.捕捉“微”鏡頭“潤物細無聲”——例談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7(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