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娥
摘??要:幼兒教學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這就給幼兒教育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幼兒正處于萌芽的階段,多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因此要想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廣大幼兒教學工作者要克服困難,根據幼兒的身心特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促使他們產生合作的意識。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簡要分析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合作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幼兒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育的形式并不固定。這就需要幼兒教學工作者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思考教學活動,分析幼兒的成長規律,心理變化,以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一、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一)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積極參與到幼兒活動中
如果把幼兒學習的過程比作一群羚羊尋找食物,那么教師就是那只領頭羊,指引著其余的羚羊前進的方向。因此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無論在什么游戲與活動中,教師都要保持一顆童心,與幼兒共同參與,分享彼此的喜悅,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比如在進行“捉尾巴”這個幼兒游戲時,教師準備好若干條彩繩,在活動場地上畫出跑動的范圍后,把兩個幼兒一對這樣分好隊伍,當然教師自己也要跟另一個幼兒形成一組,并且親自在每個幼兒的后腰上系好彩繩充當游戲里的“尾巴”。游戲開始時,小組成員或分散或聚集在一起,開始“掠奪”別人的“尾巴”,直到最終場地內只剩下一個或者兩個帶“尾巴”的玩家,獲得最終的勝利。這樣的游戲過程可以讓幼兒在決定分散還是集合行動時培養出合作的默契,形成他們的合作能力,能夠充分為組員考慮,培養合作精神。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對于幼兒的反饋及時評價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幼兒階段,他們對于外界環境更加敏感,外界環境對他們的影響也更大。生長在不和諧的環境下,幼兒的心靈就會變得充滿負面情緒,對他身心的成長也是消極的。但是生長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下,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活潑開朗樂觀向上。因此,教師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在充滿積極因素的環境下,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同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要多關注幼兒的情緒,對于他們做出的反饋要及時進行評價與調整。比如在一個游戲中,某些幼兒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并且他們也沒能在活動中收獲快樂。這時教師就要及時中斷這個活動,調整幼兒的情緒,更換其他活動,有針對性地提高孩子的團隊精神。
二、從孩子的角度談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選擇權,以便開展合作
在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前提下,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時,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選擇權,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才是游戲中的主人。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分組的模式,根據孩子的喜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比如喜歡運動的男孩子可以進行接力運球的游戲,把幼兒分成若干組,然后劃定一段運球范圍,組內成員分配各自運球的距離,然后通過交替的方式由幾個幼兒共同達到終點。并且在運球時進行計時,給予勝利的小組一些小獎勵。而對于喜歡手工的幼兒,教師可以采用桌面折紙的游戲。同樣是分組,例如折一只動物,每個幼兒分別折這只動物的一個部分,最終拼成一整只動物。無論是哪種游戲,都能讓孩子在收獲快樂的同時養成合作的精神,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
(二)在游戲規則制定中,給予幼兒充分的構建思維空間與合作機會。
幼兒是游戲活動的體驗者,因此在制定游戲的規則時,教師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構建思維空間與合作機會,讓他們決定游戲的玩法以及合作的方式。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也能讓他們體會到合作的樂趣。比如非常簡單的小游戲“丟手絹”,教師可以先跟幼兒講游戲的玩法,然后讓幼兒發表意見,說說他們認為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把原本一人捉別人換成兩個人捉一個人,這樣也能更好地發揮出他們合作的作用。被捉住的幼兒本來要一個人到中間進行娛樂表演,也可以改成被捉住的幼兒選擇另一個人一起進行表演。總之,教師一定要在游戲規則的制定上給予孩子充分的話語權,這樣他們才能在自己“改良”過的游戲中獲得最大的滿足,發揮合作能力。
結束語:
幼兒階段的孩子極富創造力與想象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尊重與保護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而且合作能力的培養方案也可以考慮到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盡可能地引導他們去進行合作,而不是強制地讓他們合作。強制性的合作只會讓他們感到不舒適。對此,教師要明確掌握幼兒的個體差異性與共性,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出合作型的教學活動,真正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俊.?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山東青年,2019(01).
[2]侯春霞.?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策略?[J].廣西教育·A版,2013(08).
[3]郭爽,劉欣.?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基本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