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摘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初中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貫徹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堅持做到突出同學們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擴展教學內容;培養同學們的地理表達能力;和培養同學的實踐能力這幾大關鍵方面,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研究
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初中地理教學經驗,對核心素養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做逐一深入闡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1 突出同學們的主體地位
對于當下的教育方法來說,教師逐漸轉變了教學觀念,也就是說,觀念層面的問題也都要落在實際行動中去,這樣才能做到思做合一。如何確立同學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那就需要教師在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鼓勵學生學習,讓同學們學會自主學習和分組合作學習。并且把這些學習方法都落實到討論探究中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例如,同學們在學習《世界人口和人口問題》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不采用講授的教學手段,可以將同學們分成兩個小組,讓同學們就“人口增長是負擔還是資源”問題進行討論探究,除此之外,每個小組內部也應該分工明確,同學們去擔任各自的責任,像是辯論人,信息搜尋者還有一些策劃人員等等,讓每個小組都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以便辯論的進行,也能保證同學們的充分發揮,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同學們敢于發言的學習能力,而且同學們也能夠自行利用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講解,用自己的方法對自己所持觀點進行辯論。
2 教師應該擴展教學內容
對于日常教學來說,所謂的用教材并不是教教材,所以地理教學也是一樣的,學習地理知識就是對教材知識的擴充與重組,這樣的學習方法才能符合同學們的學習特點以及當下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進一步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知識和學習技能。對于地理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鄉土地區,這樣一來,能夠讓同學們更多地了解地區內容,從而表現核心素養的內容所在。
例如,教師在融入地理環境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先去了解當地的地理地貌等問題,待充分了解之后再帶同學們來。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生野外考察的計劃,通過對真實地理地貌的勘測,讓同學們對此地理環境更加了解。并要求同學們做好相關的記錄,然后調查結束之后進行研究,最后做成紙質報告。除此之外,同學們在考察地形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耐心的講解了,從而才能達到實地調查的目的,讓同學們親身去體驗那些地形地貌以及風景名勝等,之后再加以提升和深入了解,從而才能培養同學們在區域認識方面的素養。
3 培養同學們的地理表達能力
在地理的核心素養內容中,地理表達能力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對于這方面的學習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滲透。從而讓同學們在上課發言中不僅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流,還可以將地理知識轉變為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例如,同學們在學習“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像是一些同學扮演成為小記者,一些同學是觀眾等等,然后進行一些類似于走訪,實地考察以及一些其他的學習研究方式。這樣一來,就能夠利用同學們的地理表達能力,讓同學們借此更好的進行溝通,從而幫助地理知識的學習。除此之外,同學們在學習“天氣與天氣預報”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扮演天氣預報的解說員,讓同學們用自己的口頭闡述出當地的地理情況和天氣情況。這樣一來,同學們就能合理地運用學到的地理知識,從而也鍛煉了自己的地理表達能力。
4 培養同學的實踐能力
如何提高同學們地理綜合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進行實踐活動,特別是能提高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在當下的地理教育來說,我國的地理實踐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和地理教育的本質有著明顯的差距,所以開展實踐活動不僅是教學的要求,還是培養同學們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為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幫助。在提高同學們學習興趣的同時還鍛煉了同學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進行一些地理知識競賽等,鼓勵同學們自發的去探索一些地區地貌等,這些實地考察可以讓同學們學習到一些教材上沒有的知識,除此之外,同學們還可以運用自己學習過的地理知識去了解地形地貌等。兩者相輔相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之間能更好地進行交流,在交流探究中豐富自己的學習知識和能力。對于地理教學來說,教師應該從同學們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入手,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同學們的核心素養。
5 總結
總而言之,在現代初中地理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貫徹核心素養的培養,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以此來促進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崔曉曉.初中地理課堂貫徹核心素養的具體做法[J].初中地理,2018(08).
[2] 陳增亮.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C]//: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