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周容
摘要: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它既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又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學生的識字速度和識字數量直接影響他們的讀寫能力。長期以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文章結合教學實踐,探析了識字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以提高低年級語文課堂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情境創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識字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識字教學在教學實施上,提倡在游戲中學,在活動中學,在情境中學,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開展識字教學,尋找貼近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經過課堂實踐,筆者發現情境創設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所謂情境創設,是通過聲像、模擬表演、再現生活等方式營造一種氛圍,以便于讓讀者、觀眾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識字的積極性。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識字興趣
一般來說,剛入學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事物充滿好奇心,貪玩好動,往往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也有自身的優勢,他們有較強的記憶力。教師如果能夠通過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有利于學生在特定環境下識字。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簡單易懂的影像資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進行識字啟蒙。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一年級上冊《比尾巴》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筆者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物兒歌”導入新課。通過兒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觀看視頻里出現的動物,通過這樣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接下來,筆者引出課題——今天動物園里正在舉行一場比賽,比什么呢?筆者板書:比尾巴。然后,筆者指導學生讀課題,并引導學生按照圖片的排列順序認識動物,適時認讀,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通過創設合理、有效的學習情境,在不經意間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喜歡識字,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
二、感知課文語境,探求隨文識字
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字、詞,放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聯系上下文和自身生活經驗等方式,讓學生探求識字方法,隨文識字,快速地掌握字、詞,理解字、詞的常見含義。在識字課堂上,教師還可以把生字的字形與含義相結合,讓學生朗讀和表演,這樣能夠深化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有利于學生真正掌握字、詞。
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下冊《操場上》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邊讀邊做跳、跑、踢的動作,學生讀得正確,做得開心。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個個高舉小手,有的學生說:我發現這些動作都是用腳做的。有的學生說:我發現這些字都是足字旁。在學生的回答中,總結出足字旁的字一般與“腳”有關。筆者再次提出問題:想一想,你們平時還用腳做過哪些動作呢?學生邊思考邊做動作,于是“踢”“跨”“踩”等與腳有關的動作的字學生也認識了。通過感知課文語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探求隨文識字,借助相應動作,邊玩邊學,降低了識字難度,提高了識字效率。
三、深入理解內容,彰顯識字效果
要想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習漢字的興趣,游戲教學是一種好方法。但是,在精讀課文時,教師還需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幫助學生理解字、詞,進而讓學生真正識字。
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其中的“坪”字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單獨理解字義更難。筆者并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借助形聲字的構字特點,讓學生猜一猜“坪”這個字可能與什么有關?音、形、義結合識記,輕而易舉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但是,筆者深知學生對“坪”字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抽象層面上,于是筆者提問:大片的、平平的土地叫做什么?學生回答:坪。筆者追問:如果這片平平的土地上種滿了草呢?學生說:草坪。筆者追問:如果這片平平的土地上停滿了飛機,我們叫它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停機坪。在這樣的情境創設中,筆者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字、詞,較輕松地將這些字、詞進行遷移,突破識字難點,做到學以致用。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深學生對字、詞的認識與掌握,從而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不僅如此,教師對學生的識字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上,還應注意課外積累,進行拓展與延伸。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實現有效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備出重點、難點,備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同時教師還要有較強的課堂把控能力,教學語言也要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要善于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并能及時反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發言、識有所得。當然,情境創設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創新,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人文理念貫徹其中,使識字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豐富文化積淀的精彩環節,彰顯其樂趣,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