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宗良
摘 要:在體育新課程標準下,一線體育老師如何落實到體育課當中,12年的體育課,我們到底學到了什么運動,如何避免這種單一技術教學,如何落實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如何理解國家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淺淡自己的幾點見解。
關鍵詞:新課標;學科核心素養;任務驅動;情境體驗
隨著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習主席對于體育事業的重視,體育學科新課程標準的出臺,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學校是健康體育的第一線,如何落實國家的新課程標準,12年的體育課堂當中,我們的學生到底學會什么運動技能,我們學生養成了什么樣的健康行為,打破這種僵局我們一線體育老師如何去做。
體育課教學目標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淡化競技意識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改變以往課程中技能傳授的傾向,而要促進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化和學習結果能按課前所設計的教學目標加以衡量或評價。目標突出,就是要明確本次上課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在何種條件下做到何種程度。
在新課標中,淡化了對技術動作規范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意味著教師上課可以輕松了。教材在淡化動作規范的同時,對教師對教學的全局掌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工作重點由強調動作的規范性轉到了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雖然學生是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但是并不代表學生就會積極認真的進行練習。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如何最大限度的張揚學生的個性,是新課程標準下的一個新課題。我認為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們還和原來一樣只是運用所學的技能,進行常規的基本技術練習的話,在一開始,學生還能認真練習。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由于基本技術練習的單調和枯燥,學生逐漸有了厭煩情緒。那么我們就應該調整練習方法,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和游戲性,比如:在籃球課練習運球的時候,改變以往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練習的習慣練習方法,分組運球接力看哪個組快而且運得穩。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是學生在練習的時候積極性明顯有了提高,學習效率自然也就好多了,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教學活動中要考慮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改變過去那種“一刀切”的做法,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對發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那些動作發展好的學生要適當提高難度,讓他們“玩得有勁”;對那些動作發展較差的學生則降低動作要求,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跳臺階活動中,要提供幾種不同高度,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高度進行練習,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增加高度。教師只是起到引導、鼓勵、保護學生的作用。
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體驗創新的樂趣
如果說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話,那么如果能讓學生最大限度的體驗到學習成果的甘甜的話,那將會對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樹立終生體育觀念有實質性的幫助。比如:在籃球課學習掩護配合的時候,教師只是對掩護的概念和基本方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讓學生設計自己的掩護方法。第二節課的時候,學生自己來演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的方案各種各樣,但是都基本能掌握了掩護的方法和步驟。這時教師再對動作中的不規范地方進行稍加糾正,對做的好的方案進行表揚,并進行示范給其他同學。受到表揚的學生自然很驕傲很開心很有成就感,而沒有徹底理解掩護概念的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了這項技術。然后再讓學生把自己設計的方案運用到比賽當中去,學生在比賽中運用自己的戰術來得分,自然就大大刺激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參與運動的渴望。
任務驅動、情境體驗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其導入方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剛開始上課,學生的思維還處于抑制狀態,這時,教師如果用一個故事來導入,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氣氛肯定會活躍起來。
我們設置一個任務,在強烈的任務驅動下,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帶著任務進入情境,任務完成之后學生能夠獲得滿足感,任務的完成,離不開教學情境的體驗,情境教學的好與否,看出老師專業素養,有了這個任務,任務一定要超出知識本身,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重點認知內化,實踐生成為目標,以任務驅動情景體驗,以學生為主體
注重教學情境將體育文化當中穿插在情景教學當中從簡單到復雜的情景的練習,促進學生,改變強迫體育,改變教師講的多,學生時間少,分層教學和性別教學的形式,為了強化體能訓練在進行開放式,完整的體驗和學練。
首先對于我們體育學科的,我感覺我們的體育學科應該是至關重要的,例如,人到了快去世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不是有多先進的思想,多么高的文化素質,多么有錢的生活,第一想到的應該是健康,健康就是我們體育學科來說的核心,我們的體育學科應該更加朝著健康的方向去發展,身體上的健康和心里上的健康。那就體現了我們的學科核心素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這次新課標我個人感覺無論是學習目標的制定還是教學內容,主要是主題和情境教學,更加突出了如何更好的落實體育核心素養。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學科核心素養。學科還提倡進行主題教學,主題教學不是單純的活動主題,而是對知識和技能的一種組合,但是要有側重點,我認為把體能運用到課堂當中,既能夠讓學生熱身。又能夠提高課程的運動密度。一箭雙雕。
“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些表述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體育教學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辯證統一。過去的體育教學是以知識技術的傳授為重點,教材是中心,體育教師只有教材意識,教學始終是在演“唱主角”。“新體育課”看重的不是競爭,而在乎每個學生的表現。 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標準》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要拿出相當一部分精力來為那些少數學生另設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讓個體差異受到尊重,個性得到發展,只有這樣能保證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濰坊瀚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