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丁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理念也在不斷更新,高效課堂理念及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涌現,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教師也需要站在構建高效課堂的視角下進行教學。然而,由于農村地區的師資力量相對于城區較弱,教學設施與教學設備也不夠齊全,因此,如何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更加高效,成為每位農村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高效課堂入手,主要探討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建設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農村教育;高效課堂
在現階段,農村地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講解為主,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地區的師資力量受限,另一方面先進新穎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后才會流入農村學校,另外家長對學生的期盼也較為單一,只希望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成績,對于學生能否全面發展不甚關心。本文立足于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針對高效課堂的建設提出了以下幾種教學方式。
一、積極嘗試多媒體教學
雖說農村地區的發展限制了教師教學智慧的發揮,但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農村與城市間的教育教學資源實現了共享,教師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海量的教學信息,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視角下的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將抽象的、與學生生活相關性不大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以更加形象、更加具體的形式展示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新鮮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學習“愛在家人間”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幫助學生回憶自己和父母、長輩之間的感情,讓學生重視和珍惜最熟悉、最親密的感情,并學會與父母進行平等的良好的溝通。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從學生的父母處搜集家庭照片,并進行適當的編輯,加入音樂和轉場設計,為本次授課的進行做好充足的準備。其次,在課上為學生播放由照片剪輯成的視頻,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因為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特殊時期——叛逆期,與父母的之間的觀念會產生沖突,而父母與學生之間的矛盾還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據此來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與父母之間的趣事,或是與父母之間的“代溝”,發現學生容易與父母發生沖突的部分,并針對具體的問題尋找解決親子沖突的途徑。這種利用多媒體將學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形式,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同時激發學生自我表達的意愿,使得課堂中的互動更加頻繁、更加有效。
二、采取趣味性導入
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否感興趣,能否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課堂導入,同時,有效的導入也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教師可以將具體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或采取機智幽默的教學語言,或應用趣味性強的導入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并在逐漸的思考中得出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生命可以永恒嗎”時,教師在導入部分可以融入學生熟知的《西游記》,以問題“在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路上,很多妖怪為了長生不老都想吃掉唐僧。我們到底能不能長生不老呢?說說你的理由。”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該問題與學生的娛樂或休閑相符,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在課上自由發言,有些學生說能夠長生不老,有些學生說不能,教師可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分析的理由,加強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又如,在學習“情緒的管理”前,教師可以提前在班上尋找兩名同學來擔任“演員”,在該節課開始時讓兩名學生發生爭吵,主要是在導入部分設計為同學之間發生不愉快后不正確的處理方式,讓學生在處理身邊事的過程中引起深思,隨后教師分析種種不良行為會產生的后果,從而加強學生的管理情緒、控制情緒的意識。
三、融入經典案例的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步加強,且學生已經具備獨立處理問題、分析案例的能力,為了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或是為了增強教學的高效性,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教師可以依據對經典案例的分析來讓學生系統地認識教材中涉及的重點知識,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模仿中學會案例的分析。長此以往,在課堂中也可以嘗試著讓學生自行或小組合作進行案例的分析,主要是讓學生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建設法治國家需要高度重視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養,如,在學習“生活需要法律”時,教師可以在課上融入經典案例或事件的分析,讓學生能夠在分析和學習案例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具體案例為“大學生掏鳥窩被判刑10年”,鳥窩在農村是十分常見的,但由于缺乏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的了解,農村學生也不能說出平時接觸的動植物的具體名稱,教師可以針對該案例的分析來引導學生討論“掏鳥窩的量刑為10年是不是量刑過重”。在學生交流和彼此反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刑法》中的相關規定,非法獵捕、殺害、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構成犯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最終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對我國法律有了更多更深層次的認識,增強學生知法守法的意識。
總之,為了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必要在課堂中強調高效課堂的建設。在高效課堂的視角下,教師應利用好農村現有的教學資源,融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并結合趣味性的導入方式與經典案例的分析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法治教育,讓學生學會融入社會生活,在公共參與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婷.提高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高效性的思考和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84-85.
[2]劉東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9(27):66.
[3]楊樹德.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