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海略達
摘? 要:讓孩子快樂學習,高效學習,是一個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素質教育對小學教學要求的具體體現。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是推進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效情境展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展開探究,提出恰當、可行的意見,希望有助于數學教師的小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情境;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切實緊跟數學教學內容,通過創設有效情境的方式將數學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出來,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有趣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熱愛數學,形成良好的數學思考、學習的習慣。
一、創設可供探究的有效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標對小學教學的學習方式提出了具體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教育學界和教育教學研究人員廣泛關注的重要教學改革內容,倡導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將新課標的要求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方向和價值取向,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可供探究的有效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在探究中實現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例如,在四年級數學教學中有《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的教學,教師可以在講解基礎知識之后,通過創設開放的探究情境的方式,使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實現知識的深度掌握。教師在多媒體中展示一塊長70米,寬40米的帶方格網線的“荒地”上,要種植樹木構建防護林,樹林密度為每米一棵樹,現有胡楊、樺樹、沙棘三種樹苗可供選擇,使樹木呈圖案分布,使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最終提供可行的,設計精美、精確的設計圖。學生在進行規劃的時候,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土地進行劃分,和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后,又會發現同學們其他的規劃方案,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使自己的規劃設計更加完美,最后展示成果的時候,小組成果豐富,列出了他們能想到的多種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創設問題主導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小學生的注意力發展不夠完善,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注意力常常被其他與教學無關的事情干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創設問題主導的情境,既能夠使學生在好奇心的激發下保持對課堂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此外也能夠通過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思路、方法進行引導。在問題情境中,教師通過一個個逐漸深入的問題的設置,使學生思考的程度和深度逐漸加深,學生在長久的學習中能夠形成自己適合的數學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就以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對多面形面積的學習。五年級學生已經學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個帶網線的長方形,如果一個方格是一平方厘米,提問它的面積。之后,教師再展示帶有網線的平行四邊形,同樣一個方格是一平方厘米,向學生提問它面積是多少。學生會觀察到有的地方格數不足,教師可以再引導同學們觀察平行四邊形兩部分里不完整的格子的特點,發現它們是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的,這樣教師再向同學們展示割補后的彩色圖形,提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在提問中自然受到啟發。
三、創設生活相關的情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有不少抽象化的內容,這些知識需要學生借助抽象思維、空間想象等能力進行理解和掌握,但是小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發展不夠成熟、不夠完善,實際理解起來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給數學教學也帶來了打擊,因此,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注重方法,從學生熟悉的場景中切入教學,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對數學問題進行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跟生活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也使數學知識更好地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數學實踐的能力。例如,在《扇形統計圖》的教學中,教師創設跟生活相關的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可以是對班級中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可以是對班級中的圖書分類進行分析,在這樣的情境中設計扇形設計圖,學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統計圖相關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創設可供探究的有效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主導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創設生活相關的情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開鵬,沈興艷.淺議多媒體技術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57-158.
[2]杜明科.信息架起橋梁,技術貫穿課堂——論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的設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52-153.
[3]李剛.道德素養如何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得到提高[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