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吉浪
摘要:當前社會進入了一個知識經濟新時代,知識經濟需要教育改革,學校管理順應時代潮流發展,人才、知識、國民素質和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要敢于迎接新挑戰的必然趨勢,敢于創新管理是學校發展的基石,也是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的現實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學校管理;模式創新;思考
學校管理,制度先行。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只有制定正確的管理制度,才能為進一步實現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保駕護航。管理者在管理制度制定的過程中既要避免錯誤傾向,遵循正確科學的管理理念,同時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人事任命為例,人事任命可以說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在人事任命方面一定要做到任人唯賢,而杜絕任人唯親的現象。管理者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和考試機制,對于重要崗位的人事任命,除審核和考核之外,還可以引入民主投票原則。讓全校的教職工進行民主投票,選出合適的職位人選。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大力推進學校規范化管理,深化素質教育,推進學校必須發展,學校需要得到很好地管理。因此,新時期小學學校的管理者,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思考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具體措施和方法,探索新形勢下適合農村小學的管理模式,以期拋磚引玉。
一、 教師管理模式的需要創新
小學教師管理主要是教學常規的管理,這也是對教師備、教、練、批、輔、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規范,這是教師每天面對的日常工作,是確保教學秩序正常運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我們對小學教學管理的反思,主要問題是過度依賴制度,淡化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研究方面的主動性不強,而且積極性不高。教師的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適當的尊重和發揮。這樣就造成了被管理者與管理者之間的對抗,導致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喪失,導致教師教學和研究意識的淡化。可以說,大多數教師的教學工作已成為學生成績的唯一追求,參與教學和科研活動只是對學校制度的應付,免于考核扣分。如:教案書寫、授課環節、教案詳略、數量多少;作業次數、檢測評講、聽課節次,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等都寫進了教學管理制度中,且與年度考核、評優評模等掛鉤。顯然,過度依賴制度管理,已經減少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
二、 學校常規管理需要創新
加強定期管理,完善制度,抓緊落實。完善教師管理體制,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與管理,并通過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系統的教學相關制度,比如《教師備課工作常規》《教師課堂教學工作常規》《教學質量管理制度》《教師批改作業和輔導工作常規》《教師聽課規定》《學期授課計劃管理規定》《教學過程管理制度》等。該系統的建立為教學提供了具體的規范管理,使教學過程“合法”。同時,在學校管理中強調班級管理,規則和規定是學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通過制定規章制度,班級工作有規則可依,通過遵循規章制度的實施,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班級作風。
三、 教師隊伍的管理需要創新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背景下,必須動態地改變基于教育對象的心理、知識和能力的發展,這要求學校定期評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道德。從教育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直接意義。根據教育發展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系統分析教學情況,判斷教師教育水平,在科學的基礎上,采取重大教學創新,建立教師獎懲激勵機制,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可持續發展的平衡,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改善教學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教育的效率。教師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素質的培養,教師風格是學校內在品質和外在風格的體現。教學風格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氛圍,加強教師管理,堅持開展“重師德,練師能,鑄師魂”活動。制定教師行為準則,加強制度管理,對學習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再就是,嚴肅整頓教師工作作風,實施“三滿意,三開展,四樹立”活動,即學生滿意度,家長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開展學生評價教師活動,學科承包活動,評估教學活動;樹立敬業愛崗意識,上崗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和下崗危機意識。
四、 教師育人模式需要創新
對于教師來說,育人模式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其目的不僅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學習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在這方面,要鼓勵教師用愛的行動來教導和影響學生。教師的愛是教育教學的“潤滑劑”,是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關心,幫助學生,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時,教師的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是因為老師的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愿意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也就是教師應該愛每個學生。學習成績好的要愛,學習成績一般的要愛,學習成績不好的要愛;活潑的要愛,安靜和穩定的要愛,內向的更要多愛;“金鳳凰”老師喜歡,而“丑小鴨”也要喜歡。愛就是尊重,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雖然教師和學生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處于不同的位置,但他們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因此,要提醒老師們不傲慢,也不能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來侮辱學生。我應該從他們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了解他們天真無邪,相信學生有自己的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我縮小心理距離。
五、 學校激勵機制需要創新
(一) 情感激勵
我國小學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生數量眾多,所含年級復雜,這就加重了教學物資分配工作的負擔。除了桌椅板凳等基礎教學物資,還有專業書籍、實驗設備、試卷紙張等多種教學物資。在繁重的物資分配工作中,工作人員很容易出現工作差錯。尤其在新生入學或者學校基礎設施更新之際,經常出現某一年級或者某一班級多拿了物資,導致某些班級的物資不足等問題。對此,管理人員應當健全物資管理和分配機制,建立完善的物資管理機制。學生和教師要樹立規范化意識,做到有問題及時上報,桌椅板凳出現問題要第一時間報修,保證物資管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每當教師遇到生活上的問題或是身體不適,我們都熱心幫助并親自到家看望,教師家中有紅白喜事,我們將組織其他老師表達慰問,給予溫暖,給予關懷。這將極大地激發教師的積極熱情,自然也不會做出有害于集體的事情。
(二) 目標激勵
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意味著小學的教育和初中教育實質上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把握。而學生在畢業之后,檔案將直接轉入戶口所在轄區的中學,因此學生的檔案管理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在目前電子辦公的大趨勢下,要建立完整的學生檔案數據庫。在小學內部,學生的升學、獎懲以及具體數據就可以實現數據化和信息化,從規范化管理到教務系統再到每一個教師,通過一臺電腦和互聯網就可以查詢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又可以作為網絡信息整體接入大范圍內的網絡之中,學生信息可以在小學和社會之間自由流通。小學學生在本校畢業后,電子檔案會通過互聯網直接轉入戶口所在地的中學學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要體現自己的價值觀,這需要更好的激勵,以便他們能夠繼續學習和提高,所以我們堅持培養和使用的原則,鼓勵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學習培訓,為實現重大目標奠定基礎。針對我們學校師資質量、生源質量與教學環境實際,我們一直實施常規量化管理辦法,讓師生有完成目標的把握,從而增強師生對實現目標的信心,從而有助于我們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 榮譽激勵
學校開發了一些獎勵制度。表現出色的進行表揚,對表現不佳采取懲罰性措施,通過公平競爭提高更多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以此為一些有懶惰行為的人制造危機感。作為學校管理者,有必要正確使用能夠促進老師積極性的激勵措施,將會產生良好的效果。此外,及時樹立一些好榜樣,可以激發教師學習、生活和工作的熱情。
(四)校園氛圍和諧活躍
想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文化氛圍,學校可以適當的開展些校園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給每個學生表現自身才華的機會,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發展,潮氣蓬勃的校園環境。在學到海倫.凱勒這位國外著名的女作家的文章時,我們都會被她的真實事情感動,她的童年是在所有人的嘲笑與輕視中成長,這也讓她對于自身的外貌產生巨大的誤解,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丑孩子,但是她的老師對待她和別的學生一樣,對她有著相同的關懷與幫助,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正是因為海倫.凱勒被這種愛包圍,她也越來越有信心,相信自己自己的能力并向所有人證明,最后成為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讓她擁有自信的原因正是老師對她的關愛與鼓勵,是老師給她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這就體現出教師在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出現迷茫時,可以指引學生前進,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指引明燈[4]。所以,構建一個和諧活躍無壓力的教育管理體系,是對于學生發展的幫助也是對于教師專心致志的投身教育事業中的關鍵,這也是為創建美好社會提供了人才與資源。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學習,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小學學校的校園氛圍同學習的課堂氛圍同樣重要,都可以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需要重視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學校管理者應當結合自身的管理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適合本校的規范化管理策略。 管理是學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形象聲譽。歸根結底,管理是人的管理,只要學校領導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人,平等對待每位老師和學生,相信學校的各方面都會取得輝煌的成就。
參考文獻:
[1]韋華遠.對新時期農村學校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2014(7).
[2]蘭仕含.新時期加強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的思考[J].新校園,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