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鵬
摘要:自從七十年代高考制度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迅猛,到現在教育已經成為人們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經歷。現在的學科涉及范圍也越來越廣,學習的內容也一直在更新迭代,現在高中的數學作為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也是任課教師應該重點注意的學科。近些年新課改之后,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和方法進行了更深層的定義,意在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缺陷,全方位的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老師的教學方法的更新迭代和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1.引言
核心素養是對我們素質教育進行的最權威的一次詮釋,也是對全面提升教育品質的一次擲地發聲,落實好核心素養是對課程改革的繼承與發展。核心素養是我們國家教育改革和教師進行教學需要共同面對、協調解決的一個問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探究,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由以往的過度注重理論學習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由老師主導課堂變為學生主導課堂、由之前的被動學習到現在的主動學習,以此更好地去完成教育改革,改變之前的僵化刻板只求分數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
2 為什么需要提問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現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在教學中實施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
3 通過分層多樣式練習,鞏固學生的自學能力
鞏固數學基礎知識,促進學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就是課后練習。教師在設置練習題時,應將學生的能力考慮到,展開分層設置,對習題樣式、難度做適當調整,既要對已學內容進行鞏固,還應把下個新知識點的鋪墊做好,借助試題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將數學知識牢固掌握。教師需將學生能力、知識點聯系起來,對課后習題進行精心設計,防止定勢的出題思路出現。設置練習題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練習,而是為了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所以,教師在習題布置上應兼顧開放性、創新性,且習題設定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把“學習任務”意識淡化,使學生的心理負擔減輕,進而主動去發現問題,并將其解決,最終發現數學的樂趣所在。比如,高中數學拋物線的定義及性質這一節內容,其常以發散性、應用性的題目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如果學生只借助簡單的理論公式,勢必無法將其運用完全掌握,所以在完成“拋物線簡單幾何性質”這一課程時,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知識點的應用試題外,還可讓其對生活中的拋物線進行觀察,借助所學知識將實際問題解決。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既得到了鞏固,也深刻記住了知識點,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4 教學過程中引用情景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關注度
數學雖然是一門比較系統化的學科,但是學習過程中也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的,所以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是展示學習內容等概念化的東西,還要為學生設定特定的場景,對知識進行發散式的教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性和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性,方便老師更好的傳授課程內容,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和接受也不會抗拒,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以人教版高中數學為例,備課的過程之中,主要應該是針對新課的概念進行講解,為了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就要對知識點進行情景式講解和分析,一起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共同對概念進行剖析和理解,便于今后的授課的進行,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參與程度的提升給學生以自豪感,對于知識點的思維散發更有幫助,這樣來提升高中數學的成績和學生的全方面的發展。這種情景式的教學方式是對老師教課的解放,也是對學生學習思維的解放,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師生的工作量,卻在效果上有很大的收獲。
5 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我們之前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的主體是老師,負責灌輸知識給學生;學生呢,僅僅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不思考、不反駁、甚至禁止不同意見的出現,這對學生探索知識造成了很大限制,所以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動腦子想問題,拿來主義非常嚴重。但是我們注意到,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提倡我們要進一步地解放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精神,這樣學生才能有條件進行創新,這將在之后的人生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嘗試并改變我們之前的固有教學模式,積極地采用新的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舉個例子來看,在學習《圓錐曲線方程》的過程中,如果老師改變之前的教學方式———雖然圓錐、曲線問題比較多,但是它們處理的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進行坐標的假設,然后根據點去建立相應的方程組,最后一步進行求解。雖然題目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們的解題思路、方式基本一致。回憶原來的教學中,都是根據某個題目進行講解,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被限制了,只知道如何解決例題里的同類型題目,但是例題只要稍微做一下調整,學生就沒了思路,當然也不會去深入思考解決。相比之下,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方法顯得更有優勢,改革勢在必行。為了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專門的練習,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做題中發現這點,慢慢的進行總結,真正的去掌握解題方式,之后就可以非常輕松的解題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能一味地用填鴨式的方式灌輸知識,也不能只用書本堆積知識,要以學生為主,不但要重視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還要充分發揮理解知識的能力,重視數學學習的過程,設置有效的提問問題策略,使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數學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鐘彩容. 高中生數學問題提出能力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
[2] 田研. 高中生數學提問能力的現狀及影響因素[D].南京師范大學,2018.
[3] 張天時.論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有效提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6):14.
[4] 任海洋.高中數學提問技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6(04):62.
[5] 程世微.淺談關于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技巧[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