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萍
摘 要:翻轉課堂近幾年在國內很火。它在十九年前被美國一位教授經過多年實踐設計出來的,于2007年被美國一位教師采用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翻轉課堂在被引用的初期受到爭議,但隨后便在美國快速風靡起來。翻轉課堂被引入我國后,迅速在教育界中激起漣漪,并很快被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在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越來越得到重視的今天,利用翻轉課堂,不僅可以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而且還能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有效地提升,為成為一名優秀的未來網絡公民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翻轉課堂;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引言: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翻轉課堂將知識的傳授和知識內化這兩個程序顛倒了過來。老師不再以“滿堂灌”的形式在課上教授知識,而是先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自我學習,然后通過探討、合作、點評和實踐的形式,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內化知識。在傳統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們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參差不齊,老師設計的活動無法適用于每一個學生。但引入翻轉課程后,老師可以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天賦素質,根據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制定出符合個人能力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使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成就感快速培養起來。
一、翻轉課堂的優勢
(一)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
引入翻轉課堂后,勢必會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使其系越來越和諧。首先,在翻轉課堂的課前準備,老師需要制定一份人性化的監督管理流程,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跟蹤、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會通過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會咨詢老師,老師需要耐心地予以解答、輔導。這樣的交流反饋,有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情誼,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這樣的課下協作,還能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體系,促使老師不斷攀登知識的高峰,讓二者共同成長。其次,在課堂上,翻轉課堂十分強調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課程上的問題,以此確立課程重點難點[1]。此外,學生們在課上的小組協作和小組討論環節,還能充分鍛煉自己的協作和溝通能力,增進同學間的情誼。
(二)培養獨立的自學能力
在翻轉課堂的課前準備,老師還需要準備一份學習資源包。資源包內內容豐富,其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微視頻。微視頻可以從網上下載,也可以老師自己錄制、剪輯。在課前的自主學習環節,學生們主要通過微視頻在課下進行自學,這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學基礎。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節奏,妥善安排好學習進度。此外,他們在觀看微視頻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控制視頻的進度條,反復觀看重點、難點,及時記錄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三)提供多元化的技術支持
在互聯網達到普及的今天,信息技術大大方便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對教育界更是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學平臺方面,翻轉課堂引入了當下熱門的微信、QQ、貼吧、微博等交流平臺,極大方便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設計方面,翻轉課堂除了可以在平臺上上傳學生的學習資料包、作業及測試、解答外,還增加了教學反思和評價反饋等。這幾個環節的加入不僅有助于老師反思自身,及時調整教學過程中的缺陷,而且還有助于老師增加在翻轉課堂中的把控感,讓學生不至于在如此自由的學習氛圍中,脫離學習目標[2]。
二、翻轉課堂應用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瓶頸
雖然翻轉課堂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翻轉課堂應用在一些系統化推理性強的課程中效果不佳[3]。比如,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體現強邏輯性和基本規律的內容,翻轉課堂就無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此外,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差和信息素養不夠的學生,無法很好地融入到信息技術課程的翻轉課堂。他們更習慣于傳統課程下的被動吸收,而不是翻轉課堂內的主動探索和積極辯論。因此,老師需要優化課程設計、耐心地引導和激勵學生,協助學生課內外的學習,讓學生加以適應,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將以七年級上冊《建立統計圖表》一課為例,分四個環節陳述翻轉課堂在中學信息技術課上的應用。本課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多種圖表的制作方法以及應用途徑。
(一)教學準備
首先,老師需要制作簡短的微視頻,視頻內容包括柱形圖、條形圖、餅圖等圖表的制作過程。其次,要附上課件,課件需要自帶導航提示,方便學生自學。布置任務:提供一份“學習成績表”的數據,先讓學生制作表格,然后繪制出柱形圖、條形圖、折線圖和餅圖的圖表。
(二)課前學習
學生需要在課下自行下載老師上傳的學習資料包,自學完后完成練習題。當然,除了學習老師準備的材料外,學生還可以進行知識的自我延伸,通過網絡和其他渠道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遇到不懂的地方,學生們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互相解答。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線上請教老師。此外,小組成員還可以在討論群上分享學習成果、交流心得體會。在學生們完成練習后,老師需要整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易錯點,在課上進行重點講解。
(三)課堂活動
1.問題交流:這一環節是翻轉課堂最核心的地方。這堂課的重點難點由師生在課上的交流和探討中確立。首先,老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并自評學習成果。之后,拋出學生們課前學習產生的重點問題,和學生們探討解決策略。隨后展開討論:分析不同圖表的優勢和運用場合。最后,由老師出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考核學生對各類圖表運用場合的掌握情況。
2.獨立創作:提供一份“2017年人口普查數據”,要求學生們在規定時間內制作一份圖表,圖表類型由學生自由選擇。
3.成果交流:抽取幾份作品在課堂上點評。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分析優勢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再老師進行點評總結,啟發學生對學習過程更深一層的思考,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反饋
課后進行教學反思,是老師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方法之一。老師可以通過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等方法梳理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同時,老師需要針對因自學能力差,導致不能很好地融入課堂的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輔導。這要求老師制定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記錄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4]。
四、結束語
翻轉課堂在一定程度上點燃了學生們對信息技術學科熱愛的火花。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容易發揮自身的優勢,較大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但翻轉課程進行的初期,學生從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旁觀者,轉變為新型教學模式下的參與者,會因為一時的不適應產生對課程的畏懼心理。這需要老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才能在關鍵時刻協助、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孫麗珍.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考試周刊, 2017(28):115-116.
[2]佚名. 論翻轉課堂的本質[J]. 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 2017(1):13.
[3] 王靜婷, 王艷麗, 劉淑婷. 基于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 13(3):138-139.
[4] 蔣維西, 杜萍. “翻轉課堂”視野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缺失與提升[J].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 2017, 38(2):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