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
摘 要:高中數學是高中教學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水準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而導入教學作為一種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致和動力的手段,其不僅可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成效,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為此,為了提高導入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我們的教師可以從課前導入、課中導入、課末導入入手,旨在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致和動力,鞏固學生已知數學知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導入教學;應用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的踐行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高中數學導入教學發的應用。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導入教學法已經逐漸被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并被教師所認可,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舊有不少的問題存在。其中以少部分教師對導入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如何利用導入教學法來展開教學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方法作為支持最為嚴重。針對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從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一、課前導入,重在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由于高中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數學的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通常只能照顧絕大多數的學生。這樣一來,就必定會導致少數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踴躍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成效。而故事,對于學生來說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因此,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因勢利導,利用故事來引入課堂教學。但是,教師在采用故事導入法的時候,需要注意所選故事的合理性和與教學內容的貼合性。
例如,在“用樣本估計總體”一課當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有關利用樣本來估計總體的案例來進行瀏覽,進而對本節課所講述的知識內容有所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瀏覽情況,對學生進行提問,進而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用樣本估計總體的小故事,進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入本節課的學習。通過在課前導入過程中為學生講一些小故事,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踴躍的參與到對于問題的思考當中,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本節課知識的求知欲望,進而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課中導入,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隨著信息技術在高中教學當中的踐行和發展,高中數學的教學也相應的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成為教學的主流。也正是因為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很好的課堂導入的方式,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成效,同時還可以極大的減短了教師在課堂中所耗費的教學時間。為此,我們的數學教師在組織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教學的信息化的構建引起重視。
例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平面區域”一課當中,由于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本節課知識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和處理,必將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效。而借助信息技術來導入本節課的學習,將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制作成PPT課件,則可以很好地對這些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進而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加快教學的信息化建設,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縮短教師在課堂中教學所用的時間。
三、課末導入,重在鞏固學生已知知識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更應該重視學生在課下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發展。而課后導入作為一種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手段,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僅需要重視教學的課前導入、課堂導入,還要重視課后導入。只有做好課后導入工作,才能真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由于課后導入對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在“建立概率模型”一課的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教師就可以趁著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內容記憶比較深刻,來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不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而且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課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總的來說,課堂的導入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致,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準有著極大的幫助。為此,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學在組織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當中,應該對導入教學予以重視,通過結合課本知識內容,合理設計一些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注意的教學實踐活動,借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石小星.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67-168.
[2]劉建亮.淺談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與技巧[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