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林
摘 要:互助學習是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養和樹立良好集體觀念的重要載體。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引導、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活動,以促進和提升學生集體觀念的有效養成和樹立。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開展的探知新知、解決問題活動,實際是群體力量下的團隊活動。教師要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開展互助學習活動策略及方法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互助情境;初中數學;實踐策略
互助學習是以“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的基本形式開展的,老師可以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以班級或者小組的成績為評價標準,以達到教學目標的目的。合作學習的理論是以社會互賴理論、選擇理論、發展理論、精制理論和接觸理論為基礎;其基本方法分為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小組游戲競賽法、切塊拼接法、共學式和小組調查法等。互助學習開辟了現代教學研究的新領域,改進了小組教學的形式,凸顯出了課堂教學的情意功能。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互助學習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們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自主的解決問題,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設置有效合作教學情境
學生開展互助學習活動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找準問題的“癥結”,進行問題的有效解決。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作為支撐。而初中生內心情感具有波動性和反復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善于結合教學目標及要求,設置出融洽、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和激發學生開展互助合作學習活動,主動“投身”教學情境,開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學習活動。如在教學“一次函數與其他知識點的異同點”內容時,如果單獨讓學生進行探知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困難,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此時,教師根據數學學科的整體性以及豐富性特性,在講解該知識點時,采用互助合作的學習模式,設置出“某電信公司開展有獎通訊消費”的一次函數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組成互助合作學習小組,借助圖像法,觀察分析圖像,并通過轉化,引導學生對“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數等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合作、補充的學習過程中,認識、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數與其他知識點之間的深刻聯系,從而實現對該知識點內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視學習方法要領傳授
傳授學生互助合作學習“要訣”互助合作學習活動是學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開展的學習活動,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解題要領,才能有效開展學習活動,實現學習效能的有效提升。可見,“方法”是學生有效學習活動深入推進的“金鑰匙”。但長期以來,部分教師只注重數學問題的解答訓練,致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助合作學習活動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將方法傳授作為學習活動開展的重要補充,搭建學生鍛煉和解答問題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解答過程的“回頭看”,反思解題過程和方法,總結解題經驗和要領,逐步形成問題解答的一般要領,從而使學生帶著方法要領進行互助合作學習活動,提升互助合作學習效能。
三、實施互助學習的主要形式
①組建學習小組。教師應根據每個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有目的地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老師可以選擇將學習成績較好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組。這樣會使學習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不太理想的學生不斷提升,而讓學習較好的學生也能通過幫助強化知識。每個小組設一名小組長。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他的主要任務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使他們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活動。同時,將小組互助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再根據不同活動對小組成員進行要求,進而安排學習計劃,達到合作學習的再優化。②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師使學生們形成民主氣氛,以此來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當然,不民主的環境下,創造力也有表現,那僅是限于少數,而且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開發人的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在互助學習中,教師要實施教學民主,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③課前協作式。課前協作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前分工協作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合作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成幾份,并由小組成員分別完成其中的一份,再通過匯總來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某個內容時,需要進行社會調查,這時每個成員可以調查其中的一兩項,然后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匯總。④課后研討式課后研討式,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在課后進行合作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課后分小組進行探討;二是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成員進行互幫互助,學習不理想的同學主動請教學習較好的同學,學習較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學習不理想的同學,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學生為了解決某一問題,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四、注重優化評價機制
①教師注重對小組的評價。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可以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化為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使大多數學生受到老師的鼓勵,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像這樣以小組成績為評價依據來評價學生時,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②教師選擇評價的時機要恰當。在教學中,學生有時候并不需要老師進行評價,過多過早地進行評價,不但不能激勵他們的合作,還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有理數乘法的學習過程中,有的小組可能提出用加法計算,有的小組會提出用減法計算,這時,教師不應盲目地評價,應該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
結束語
總之,合作是一種品質,需要教師耐心地培養和長期地訓練;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需要教師優質地組織和高效的實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實處,才能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中仙.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5,0(18):108.
[2]陳洪.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思考[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