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熙壯
摘 要: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正處于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創新教學理念加入到教學實踐中,使教學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但是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依然還有很多教師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吸收和應用。因此教師應不斷進行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并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
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我國信息技術越發先進,以獨特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從小學階段開設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可以看出教育界對于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重視。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當中,基于現代化的創新性教學需要,要求教師對自己原有的教學觀進行翻轉改革。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進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必須進入學生課堂,如此才能夠實現最為高效的教學,讓學生可以從小養成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以不斷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
1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不足
1.1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的課本的內容操作性比較強,若是簡單重復要求學生按部就班去制作,很容易造成操作疲勞,難以維持長久興趣。比如,logo語言的學習,都是畫各種圖形,但長時間只是讓學生畫一些圖形,學生會漸漸失去興趣,覺得枯燥無味,難以維持課堂的積極性。若教師能巧妙轉換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配以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懸念,便能很快吸引學生眼球,把學生的專注力快速集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另外,由于信息技術不納入考試范圍科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便大大降低,若教學內容能滲入語、數、英等主課的任務,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責任感會有所增強。
1.2教學氛圍。
現在的信息技術給我們的世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和快捷,我們可以利用它查閱很多的資料,開闊我們的眼界,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然而這也是一個雙刃劍,信息無限擴展容易帶來信息泛濫、信息超載、信息迷航等問題,小學生由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未成熟,政治辨別率較低,加之好奇心很強,極易受到不健康的信息的影響。另外,學生更是容易進行一些娛樂游戲,把興趣集中在電腦游戲或者聊天上,打鬧嬉耍,擾亂課堂秩序,無法專心上課,嚴重影響教學。教師沒有把控好課堂氛圍,沒有轉變管理模式,缺少組織課堂紀律的方式和方法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1.3教學形式。
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他們的思維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對于有趣的教學內容才有學習的動力,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設計與其他課程更新穎、更有趣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動機。如果一堂課能讓學生在結束了學習后還能回味無窮,有強烈進一步探索的欲望,那么這堂課就是非常成功的。
2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方法探究
2.1加強監督,提高地方政府的政策執行力
現階段,基礎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縣級以上政府主要起到宏觀方針政策制定和統籌規劃,縣級政府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承擔主要責任。“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堅持教育信息化培訓交流、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融合創新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等,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及杜占元在2017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都相繼提到,這些部署為各級地方政府指明了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方向,只有貫徹落實這些政策規定,才能夠有效促進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能力的發展。為提高各級政府的政策執行力,一方面,上級政府應明確責任、加強監管,確保教育政策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應施行問責制,對教育政策執行情況采取多方參與的政策執行力評估,增強各級政府官員的責任意識,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2.2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鼓勵各地探索和創新信息化教育模式
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當轉變政府職能,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注重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監督管理;還應簡政放權,注重政府之間和政府部門之間的管理職能調整,將權力合理向社會、學校轉移,把以往政府對學校的單一行政管轄轉變為政府、學校、社會以及教師、家長、學生等的多方共同參與管理。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手段日新月異,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作為小學教育的主要負責部門,應適應科技發展要求、積極探索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模式改革,支持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各地應結合經濟和教育水平實際,因地制宜,鼓勵學校和教師大膽探索和創新教育模式。同時,政府應對改革成效顯著的地方和個人,給予支持和獎勵,并作為示范模式大力宣傳和推廣,帶動其它地區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創新,營造全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氛圍,從而提高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積極性,有力促進其整合能力的發展。
2.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建設信息技術環境
調查得知,小學信息技術環境建設還不夠完善,這就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建設有利于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應擴充資金購置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來營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另一方面,應引進信息技術方面的優秀人才;第三,應引導教師運用現有的設備條件積極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當中,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提高學生的自我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所存在的教學弊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需要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自身的信息素養。與此同時,適當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元素,實現教學課堂內容的豐富,并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手段,及時安排習題練習以強化鞏固。
參考文獻
[1]王俊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研究[J].學周刊,2017(23):144-145.
[2]謝莉.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模塊化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9):98-99.
[3]何向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15(04):22-26.
[4]石林.核心素養背景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