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借助多媒體教室,通過互聯網渠道獲取資源,衍生創新意識,并整合知識體構建新型教學體系的一種模式,微課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下,打破常規教學手段,開展變革計劃的直觀體現,微課與小學數學的結合,能夠將應用問題以簡化繁,使得小學時期的重點應用內容在微課的陳述下變得更加趣味易懂,學生在微課視域下對題意的理解更為明朗,微課的導入為小學數學的教育注入了生機,教師應充分的發揮出微課的功效,使得素質教育得以落實。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微課;導入實踐分析
一、 引言
小學數學的難點在于應用問題,雖然應用題的設計都是基于生活問題著手的,但小學生生活的情境中很少涉及應用題中提到的知識信息,也就導致應用題較為抽象,學生在化解問題時容易代錯公式,或者形成思維定勢,難以靈活的解決應用題,微課的導入幫助學生摸索數學的規律,探究數學的內涵,使得學生對數學存在的畏難情緒逐漸消無,因此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將應用題的難點與微課的優勢銜接起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微課設計的原則
(一) 科學化原則
微課導入應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把握應用題的重點內容,設計應大方明了的突出數學的重點,以嚴謹的邏輯思維,將數學的有關知識整合起來,學生在短時間的觀看微課信息后,就已經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定的數學認知,對數學的熟悉感能夠帶領學生循序漸進的去探索知識,微課的安排應避免與傳統教學形式沖突,微課始終是教學輔助形式,避免喧賓奪主偏離數學的教育軌道。
(二) 系統化原則
微課應將數學知識系統化的結合起來,前后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串聯性,貫通數學的知識內容,使得學生在系統認知中,形成應用題的舉一反三能力,微課中本來的時間就很短,此時教師應將數學的知識梳理有序,微課中應包含學生前期了解的數學相關內容,本節課的重點與任務要求,給予學生明確的學習導向。
(三) 重點突出性原則
微課應突出重點,突出核心問題,微課要讓學生清晰的了解到本節課要探究的中心問題是哪些,對于應用題要理清題意,要針對知識點做出細致的分析,對于抽象的問題應轉化成為直觀的內容,且課堂上要凸顯出學生的個體思維,不能教師一個人專斷獨行,預留時間聽取學生在微課演示后的想法,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散,把握微課的互動力度。
三、 小學數學應用題微課設計與實施
(一) 分析學生的情況,突破重點難點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通常會形成抽象概念,因此對數學的理解出現偏差,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理解結果,幫助學生規范解題步驟,形成合理的數量關系分析意識。利用微課不僅可以構建應用題視頻情境,還能夠建立思維導圖,引發反對應用題的互動猜想。
例如:馬上就是六一了,六一我們學校要表演節目,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四年級參加的人數是三年級3倍,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比三、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多12人,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看似較為復雜,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教師與其教授學生解答問題的步驟,不如傳遞方式方法,這樣在同類的問題上都適用,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在出示此例題后,微課上提出思維導圖的第一步:數量,教師跟隨微課的演示暫停提問;“題中有幾個數量?”總結為3個后,微課畫出一個小箭頭,提出第二步:關系,教師解說:“哪兩個數量之間有直接關系?”學生反饋三年級……四年級……,第三步:質疑,這兩個數量關系讓我們腦海中產生的疑問是什么?第四步:自我解答,解答剛才自主提出的疑問,第五步:變式,按照上述的辦法,已經算出三四年級的人數,繼而再去解答五年級的人數都順理成章了,一些看似復雜的問題也迎刃而解,教師利用微課勾畫思維導圖,不僅讓學生化解了應用題,還學會了一套有趣的解題方式,解答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快樂,教師最后將各種解答規律都利用微課整理起來,讓學生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方便學生課后復習。
(二) 優化學生解題能力,建構網絡知識結構
數學的應用題有一定的貫通性,數學的疑問也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一般應用題都有著固定的結構,分為已知條件,隱藏條件和問題。
例如:某五金廠一車間要生產1100個零件,已經生產了5天,平均每天生產130個。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產150個,還需幾天完成?微課制作一個動畫場景,動畫中的小熊、小兔子都是車間的員工,他們說已經工作5天了,一天生產了130個,接下來要加班,一天完成150個,不知道多少天能夠完成拿到工資,你能幫幫我嗎?這樣一個原本較為枯燥的問題,就看起來較為靈動化了,而后微課中的小熊提醒;“我們工作5天了,已經生產了多少?還剩下多少要生產呢?”學生循序漸進,先計算出剩下的任務量,然后與每天的生產個數相除,就得到了時間天數,教師在微課中利用動畫情境制作圖示,表現生產的虛擬情境,先看問題,進而回頭看看條件能夠滿足哪些問題,找到解題的線索。
(三) 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劃分小組思考
微課視域下教師應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大膽的思考,基于小組提供更多的思路。
例如:一臺碾米機,上午4小時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時碾米1096千克,這天平均每小時碾米約多少千克?小組合作中學生暢所欲言,大家結合已知的條件提出疑問,有的說:一天一共碾多少米?有的說:一天一共工作幾小時?將所有的問題最后歸一,微課視頻隨著學生的提問而切換成對比樣式,比如在時間上,左半部分就是上午時間,右半部分就顯示下午時間,教師已經預料到學生會提到的問題做好網頁,沒有預料到的可現場回顧拖動進度條進行加減,讓問題之間產生關聯,找到條件之間對應的關系式。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題是最為難懂的部分,教師可借助微課的形式,遵循微課教育的原則,從學生的喜好著手,讓微課教育充滿趣味,吸引學生的視線,誘導學生參與數學的討論與思考,形成獨立的數學思維意識,徜徉在數學微課的視域下,應用題的化解更為輕松。
參考文獻:
[1]金彬.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微課的實踐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8(8):146-147.
[2]于家新.注重貼近生活做到學以致用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為例[J].好家長,2017(65):53.
[3]吳國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江西教育,2017(6):79.
作者簡介:康西成,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阿干鎮中心校大水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