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充分體現新課標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學案導學;新課標;高考;復習;備考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中,著重明確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不應再是簡單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著重于師生的有效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充分體現新課標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
一、 新課標高考復習學案的設計原則
高考改革與課程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不斷促進教育公平,不斷提升教育質量。高考命題專家已參與制訂課標,命題會充分體現新課標理念。我們的高考叫新課標高考,我們的復習備考就要以課標為引領,按新課標要求設計復習學案。
1. 要加強對新課標的研究,內容包括:內容要求、教學要求、學業要求、學業質量水平、物理核心素養水平劃分;盡可能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物理核心素養。
2. 要從學生視角設計教學,確保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而不僅僅獲取知識,教學設計應適應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
3. 要充分把握高考改革的核心,明確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優化備考策略,利用學案導學提高復習備考的效率。
二、 新課標高考復習學案的應用研究
面對新課標高考的新要求,現結合我校的學生特點,談談如何在高三物理專題復習課實施“導學案”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高三復習課的效率,構建高效課堂。
【案例】 高三一輪復習 第二章 力與物體的平衡專題
【導學提綱】
(一) 高考復習要求
1. 學會進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驟與方法。
2. 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及推論。
3. 掌握整體法與隔離法,能分析動態平衡問題和極值問題。
學案設計意圖:根據新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制定本專題的高考要求,目的是使學生清楚明確本專題復習的重點和方向,了解要復習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對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做到心中有數,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課,提高復習質量。
(二) 重點知識梳理
1. 平衡狀態:
2.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3. 平衡條件的推論
(1)二力平衡:
(2)三力平衡:
(3)多力平衡:
學案設計意圖:將每個專題所涉及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式學案,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知識,在知識問題設計時要做到基礎、全面、系統,幫助考生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點框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三) 考點突破:呈現例題或練習題
1. 兩小組代表上臺把學案課前練習的結果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同學討論和交流。(課前練習共5題,此處僅列出2題)
(1)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如圖所示,請畫出物體的受力圖。
(2)如圖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被擋板擋住了,請畫出小球的受力圖。
說明:①其他學生對板演學生的答案有不同意見的可上臺修改并進行講述原因,所有同學補充完畢后教師再作點評。
②在老師的引導下回憶總結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驟:
a. 明確研究對象……
b. 隔離……
c. 畫受力圖……
d. 檢查……
學案設計意圖:教師巡堂指導并了解學生完成情況(包括哪些題目完成得比較好,哪些題目錯得比較多等),決定講評重點。學生通過導學案課前先練,回顧本專題的基本知識,對本節課有所準備,實行“先學”,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決定“后教”的重點內容。
2. 學生先獨立完成下面的練習,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共3題,此處僅列出1題)
(1)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疊放著A、B兩物體,若在A物體上加一豎直向下的壓力F,畫出B物體的受力圖。
說明:①兩小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小組的結果,其他小組成員若有不同意見的,上臺進行修改并評講,另外其他同學補充,最后教師點評。
2. 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受力分析要注意的事項。
(1)不要把慣性當成一種力;
(2)不要把效果力分析進去;
(3)不要把物體施加給其他物體的力也分析進去。
學案設計意圖:學生“先練”“先議”,教師根據巡堂和學生板演情況“后講”“后評”,教師要注意做到“講在關鍵處、評在易錯點”。先個別學生板演答案,再調動其他學生補充,引起全體討論,調動了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例題和訓練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反思和小結。此環節后學生對本專題的考點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此時建議學生用總結提升的方法重新思考第四環節的典題精選(高考真題),一切水到渠成。
(四) 典題精選:高考真題訓練(略)
(五) 跟蹤訓練(略)
說明:編寫跟蹤訓練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涉及本專題知識為主,并重視知識的綜合應用;②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避免在同一知識、同一層次上的機械重復,摒棄過難、過大、過深(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異化);③控制習題數量,避免教師占過多講解時間,練習中可適當給出提示或答案;④編寫時結合新課標高考要求,增加與社會生產、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關的新情景題。
為調動學生參與,重點思考在三環節如何實施“學案教學”:
1. 重點知識梳理環節
以“回顧知識過程如何讓學生參與”一環節為例,目前發現有三種較典型的方法:
法一是用填空或小測形式回顧,小測后馬上對答案,然后教師重點講解、點評各知識當中學生“未知點”或“不清楚點(如易錯點、理解盲區)”;
法二是用圖形、實驗或問題情景引出知識要點,融會貫通;
法三是用練習題形式,通過練習題讓學生回憶有關知識。
2. 呈現例題或練習題環節
呈現例題或練習題后要注意先讓學生審題獨立思考,然后教師再分析講解。對于學案中的例題,可讓學生先嘗試解題(可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分析學生解題中出現的問題,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進行思維、方法、技巧的歸納總結,形成規律性東西。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把某些例題展開,指導學生一題多變,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能力。
3. 典題精選高考真題訓練環節
精選或設計有代表性的例題(精選近幾年各地高考題及省市模擬題),講在關鍵處(突破點)、評在易錯點(爭議點):學生練習或討論時,教師要注意積極巡堂,巡堂時教師注意發現問題(尤其是共性問題,可以適當參與學生小組討論來實現)。講評時建議可將收集到的學生的典型錯誤或解法,予以展示、評議——板演評議法,全體學生進行評議,評議時注意保護被展示者的積極性,以積極和正面鼓勵為主。
實踐證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我校高三物理專題復習課的應用,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從“做題”到“做人做事”,努力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張文.基于學案導學的高中物理教學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4).
[3]鄧洪亮.“學案導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7).
作者簡介:謝金華,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花都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