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應試教育影響,盡管廣大初中地理教研工作者不斷推進教學改革,但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從教師的角度,探討了如何從教學的層面,通過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優化,實現有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方法探討
新時期的初中地理教學,關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習慣性地應用地理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地理作為一門學科,教學的目標就是完成教學大綱所布置的學習任務。新舊時期初中地理教學不同的要求和目標,決定了教師在日常地理教學中,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而有效教學的實現,關鍵點則在于對癥下藥。
一、 初中地理教學方法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方法應用比較混亂
在新課標背景下,諸如案例教學法、圖文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分組討論教學法等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點不同,想要更好地應用教學方法,就需要深入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并根據課程有針對性地選擇和設計,達到更高的教學有效性。但很多教師過分拘泥于形式,在課堂上濫用教學方法,雖然讓人看起來課堂趣味橫生,但實質上卻讓學生眼花繚亂抓不到重點,濫用教學方法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有效性。
(二) 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濫用問題
由于使用起來確實方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地理課堂的關鍵設備,甚至大有替代地球儀、地圖冊等傳統教學輔助設備的趨勢。多媒體技術雖好,但作為靈活度較高的教學設備,其在應用中也需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將其視為洪水猛獸拒之門外,也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教具的作用,而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設備。盡管對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的教研成果已經很豐富,但很多教師仍然把握不好多媒體設備應用的度,和與傳統教具配合應用的掌控,這將直接給課堂教學效果帶來影響。
(三) 教學資源的應用局限性
目前使用的初中地理課本上的內容十分豐富,但站在培養初中地理科目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初中地理課本的教學資料仍然有局限性,不夠豐富。想要更有效地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就一定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儲備,并將其與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相結合,提高課堂授課的知識廣度、深度和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發揮才更顯著,學生學習效果才更好。
二、 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應用
(一) 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案例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上應用的關鍵點就在于案例的選擇,如果教師選擇的案例不夠典型,那學生很容易聽糊涂,如果案例與學生關聯不大,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無法激發。因此,有效的案例教學法,應該是案例、教學目標和學生興趣認知的有效結合,只有如此,案例教學法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而這種具有更高要求案例教學法應用課堂的構建,則要求教師不僅有要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還要有更廣泛的地理學視野,甚至能夠從新聞和生活中挖掘出經典案例,并善于將其靈活地應用于課堂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自然災害》一課的講解中,我就運用了案例教學法。但我并沒有簡單地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98年大洪水等距離學生生活比較遙遠的事件作為案例,而是選擇了熱映的關于地球進入冰河期的災難電影《后天》作為案例,通過觀看截取的電影片段,學生更深刻地感受了寒潮、龍卷風、海嘯、地震的危害性,震撼的影視效果激發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也引發了學生們對保護自然等話題更深入的思考。
(二) 地理學科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設置了很多課間活動板塊。這些內容雖然在整體課程結構中不起眼,但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將其付諸實踐,卻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教學作用。但由于地理課時量并不充裕,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需求靈活選擇。當然活動的主題和方式也無需拘泥于教材,而是應該根據需求適當變動。當然,無論是哪種教學活動,在開展之前教師都要進行科學的設計,確保課堂的活動能夠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不是影響正常的教學進程。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課中,我就帶著學生在課堂上開展了“了解三大宗教建筑景觀”的活動。課堂上,我給學生展示了我事先準備的關于三大宗教建筑吳哥窟、梵蒂岡、大清真寺等的經典圖片。建筑是宗教的精華,建筑甚至是宗教的文化象征,學生對這些美麗的建筑十分感興趣,并能夠跟著我深入了解宗教建筑對宗教的意義和宗教的特征,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 生活化教學情景的有效應用
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就是能夠在生活中應用地理知識,但只是機械地學習地理,并不能幫助學生完成由知識記憶向知識應用能力的遷移,那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就成了空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用生活化情景教學的方法,靈活地運用生活化情景,能夠使地理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打開地理知識應用的窗口,讓學生更樂于去探討地理和學習地理。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教學中,我整個單元的教學都緊緊圍繞著學生生活所在地的地理文化和中國其他地區文化差異的對比。這種以學生的生活視角的局部來探索整體的策略,充分利用了學生生活化情景對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使學生整個單元的學習精力都高度集中,讓我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 基于計算機技術的人機互動教學技術
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一直是初中地理教研工作者實踐和研究的重點。人機互動教學是先進的技術和教學方法之一。人機互動技術的應用,對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技能有更高的要求,這種教學方法趣味十足,能夠以動畫的形式演示地理事物的演變和分布,并且在學生的參與下做出互動,它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還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精簡實用,能顯著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每一種教學方法,其實都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中總結得到的,都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不同的教學方法,其應用的要求不同,效果也不同。活用教學方法固然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不能過分迷戀某種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有選擇性地靈活高效應用。
參考文獻:
[1]付偉.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的方法[J].青年時代,2016(13):209.
[2]周樹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J].新課程(中),2017(2):171.
作者簡介:
沈繼斌,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詔安縣邊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