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圍繞BYOD在開展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進行闡述。通過對新時代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需求和BYOD在個性化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與優勢的探討,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革新探索。把使用BYOD開展學生個性化學習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課前學習、課中合作和課堂練習中。通過課例實踐,總結經驗,調整教學策略,尋求適應時代要求、符合發展規律、學生喜歡、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新型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BYOD;個性化學習;數學課堂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書包”以迅猛之勢走進了課堂,為學生增添了無限的樂趣,也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以突破傳統、拓展空間、激發興趣、提升創造力和促進素質教育為目的,本校開展了新一輪的課堂改革研究,探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的BYOD智慧課堂,開展學生個性化學習。在2016年,本校便引入了“全景課堂”學習平臺,該平臺以ipad為載體,師生共同參與學習,把全景課堂、精品微課、解題診斷、多維評價等模式貫穿于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過程中。
一、BYOD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優勢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泛指攜帶包括個人電腦、手機、平板等自己的設備(而更多的情況指手機或平板這樣的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在不同場合登錄郵箱在線系統,不受時間、地點、設備、人員、網絡環境的限制進行工作。而使用BYOD開展課堂教學,通常是指教師和學生攜帶自己的個人平板,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移動終端),在不受地域、時間和學習能力的限制下,開展教與學。
與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相比,使用BYOD開展課堂教學具有以下的優點:(1)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2)能加強師生、生生聯系,即時關注到每位參與者的動態;(3)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效率;(4)能開展分層教學和練習,學生能自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促進個性化發展。
因此,BYOD讓學生和教師同時擁有了先進的學習工具,豐富和優化了學與教的內容、方式和評價,從而形成新型的課程體系,這也是基于BYOD數學學習的核心。
二、BYOD在學生個性化學習中的作用
個性化學習是指以反映學生個性差異為基礎,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的學習范式。通過對特定孩子的全方位評價,發現和解決孩子所存在的學習問題,為孩子度身定制不同于別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讓孩子有效進行學習。在數學教學方面,實施個性化教學,必須做到準確把握學生的層次、形成有效的教學交往、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BYOD的個性化數學課堂教學
在理論學習和專家領航下,筆者不斷開展課例研究,探索使用BYOD開展數學教學的有效課堂模式。為了讓學生的“學”更貼近生活,過程更具意義,收獲更豐富;讓技術發揮最大的作用,本研究嘗試把使用BYOD開展個性化學習融入課前學習、課中合作和課堂練習中。
1.課前:重視個性化活動經驗,激發學習動機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而事實上,大部分課堂所謂的情境引入都是走走形式,花一兩分鐘讓個別學生簡單說說生活所見,其他學生由于沒有共同的生活經驗,光坐著聽,看不見,也聯想不到,然后讓學生用剩余的三十多分鐘開展學術探討。最終導致大多數小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性僅停留于情境解題(即應用題),而忽略了它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無可取代性,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低下,缺少創造力。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在課前采用了“學習可視化”的形式,將課前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以視覺形式表達,讓生活經驗成為學生學習的底蘊,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課中:合作模式多元化,體現每位成員的個性特長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面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通過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通過探究活動,學生不僅能獲取數學知識,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而且能掌握發現、認識并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不管何種模式的課堂,小組合作探究都是倡導的。可是,在傳統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能力的差異,或者合作探究過于簡單,或者合作意識不強等,使小組中有些成員總是游離在外,使合作流于形式。但是BYOD的課堂里,在多種學習工具的輔助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采取多元化能力的培養措施,設計多元化的合作形式,讓組員明確將要承擔的任務需要多種不同的能力應對,讓每位組員各展所長,讓合作更具意義。因此,筆者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3.練習:分層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新課程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倡導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采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探求、合作,以獲取知識、形成技能、陶冶情操,這就需要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個性化教學是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依據,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策略和技術,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才能發展的獨特的教學形式。
在數學課堂中,學生之間差異最大的就是對知識理解的程度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課堂中,往往會聽到兩種聲音“老師,我做完了”“老師,等一下,我還有幾題”。這種情境下,導致老師在評講課堂練習時出現兩難局面,到底照顧哪一層次的學生呢?在使用BYOD進行課堂的練習時,可以消除這一尷尬的局面,因為BYOD具有同時讓每個學生完成不同程度練習的功能。課堂練習時,通過教師點評或系統對學生基礎練習的及時檢測,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自主選擇合適的練習開展BYOD個性化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查缺補漏,鞏固基礎;也可以挑戰不同層次的拓展練習,提升數學思維。
【案例】(人教版五年級上“一個數除以小數”練習課)
練習課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活動,旨在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強化和形成技能、培養和提升能力。“一個數除以小數”是小數除法單元的重、難點,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總會出現不同形式的錯誤操作,導致計算結果錯誤。因此,學生需要通過練習課,進一步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可是,僅從計算結果很難判斷學生的主要錯誤原因,為了更準確地掌握學生在學習新知到練習課前的整體學習情況,練習課前,筆者在“全景課堂”布置了12道不同題型的小數除法計算題,學生完成后,系統自動檢測,得出了整體和個人的數據分析。參照數據,把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分成三類:(1)商小于1;(2)商中間有0;(3)商末尾有0。課堂中,通過四人小組交流、集體匯報和教師總結,學生明確了這三類題型的正確計算方法。然后,筆者在“全景課堂”中對這三類典型的錯例設計了補充練習,讓學生根據課前的完成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類型,查缺補漏。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認真審視自己的計算問題,對癥下藥;同時,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題型,不需要再重復練習,從而提升了課堂效率。通過這樣的分層練習(見下圖),學生對這三類問題基本能掌握。
四、總結與反思
通過探索與實踐,使用BYOD開展課堂教學具備了很多學生喜愛的元素,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能讓他們的才能多一個展示的平臺,還能讓他們的個性得以發展。同時,教師通過觀看學生上傳的視頻、練習能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課堂掌握情況,從而適時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的后續發展設計更適合的課堂教學。盡管BYOD進課堂仍存在不少的爭議,如常態化后對學業成績是否有影響、學生的視力問題、網絡安全問題等,這些問題在本研究的探索過程中,教師還需不斷關注和給予學生正當的指引。但是,學生在使用BYOD學習的期間,大家看到學生是快樂的、自信的、自主的,同時他們的綜合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能做到真正把學習融入生活。
參考文獻:
[1]徐青.數字化重建數學課程:基于BYOD的小學數學學習實踐探究[J].江蘇教育,2016(21):14-15.
[2]朱良學.學習可視化的意義與內涵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12(5):86-87.
[3]張瑞菊.小學數學課堂個性化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2):115-116.
[4]盛強.個性化教學是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高質量教學[J].新課程(中學版),2009(11):5.
作者簡介:崔思敏,女,廣東省南海人,學歷:本科,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現有職稱: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