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新課程的英語教學逐漸走向多元化方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課堂的設計,使課堂的容量能夠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范圍。就英語教學為例,將動態課堂的研究和教學手段的發展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以不斷超越教學實際,推動教學水平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英語動態課堂;教學手段;新課程
英語的教學需要聯系課程的目標,沒有符合實際教學情況的目標設定,教師就沒有辦法進行系統的課程內容安排。英語的動態課題得益于教學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的發生,這種因素是不可控的、是隨機出現的,如果教師無法對自己的教學做到有效掌控,就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將就兩方面進行英語教學的討論,一是英語的動態課堂如何設計,二是如何在課程學習中進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用,通過這兩方面,教師可以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游刃有余地處理教學中出現的突發問題。
一、如何進行英語的動態課堂設計
(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因人制宜
英語的教學屬于文學語言類的教學,這種學科需要較為縝密的思維和更加細心的學習習慣才能夠進行把握,有些學生由于先天性和后天上的原因,在個體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對英語的學習抱有一些情緒,這種情緒對于教學來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為了實現英語教學在整體上的成績,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但同時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有的學生不喜歡背誦詞匯,教師就可以進行趣味教學,將英語單詞的記憶進行一定的改進,例如教師可以在進行初級詞匯教學的時候使用詞根記憶法,如“classroom的意思是教室”它是通過“class+room”進行變化得出的,教師通過講解“class”(班級)和“room”(房間)作為單獨單詞的意思,能夠使學生理解“班級上課的房間就是教室”的意思,在記憶上能夠形成連珠成串的記憶線索,達成記住兩個生詞就能了解三種用法的效果,就可以使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捷徑,產生對英語的興趣,進而提升了英語課堂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二)結合社會知識,構建多元的英語課堂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存在的根本意義是要便于人們的交流和溝通,因此要進行英語的教學必須結合社會的知識。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會在課堂中過分依賴課本,課本的內容因為編纂的原因會出現一些滯后性,與時代不相符,為了貼合時代的發展,教師需要及時在課堂中添加一些時代性的知識,例如在英語的考試當中,會出現一定的寫作題和聽力題,這些題目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熱點的多個方面,在日常的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這些內容進行靠攏。通過開展一些節日的主題活動,鼓勵學生搜集相關的詞匯和句式表達,常見的活動有中外的風俗節日、世界性的環保日以及社會媒體聚焦的教育問題,將這些內容進行動態的課程設計,進行小組的對話練習或者是小型的演講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定的發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應用型英語的水平,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廣度。
二、教學手段的多樣性使用
(一)尋找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容量
當代的教學由于技術的進步和審美的提高,在內容和理解上相較于之前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深刻,如果教師還是沿用之前的教學習慣,那么學生就難以獲得多樣的教學信息,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從外部的技術手段進行支撐,教師可以在網絡的平臺上尋找到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視頻、音頻以及動畫效果等,通過這些外在的技術手段,學生會對教學的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進而對較為新奇的內容進行關注和討論,這時教師要敢于把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發出不一樣的聲音,使師生雙方達成雙向的互動。二是要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捕捉到學生的訊息,有些學生較為膽怯,并且在長期的教學環境中受到了定向思維的影響,不敢大聲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要對這種情況進行隨時的關注,在課上對學生課堂反應較差的部分進行較為詳細的講解,充分肯定學生的疑問和困惑。
(二)注重英語表達的教學,促進英語學習的專業化
在英語的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師是國內大學的培養成果,他們接受的英語教學是經過中國改造和適應之后的英語,因此在表達上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英語教學更加專業化,幫助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更加符合世界的形勢需求,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之中更密切地關注英語本土的應用表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開展特色的英語活動,例如為了調動起大家觀看英語節目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就某些英語的脫口秀節目進行選段放映,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英語,還要理解英語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英語的配音比賽和演講比賽,通過指定一些話題和內容,將學生置身于一種英語的語言環境之中,使教學的課程充滿新鮮感,鼓勵學生活躍自己的思維,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總的來說,英語動態課堂的選取,能夠豐富課堂內容,較大程度地活躍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但是這種動態要和教學的目標相適應,不能是一盤散沙,漫無目的。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準備工作時,需要根據學科的特性,結合詞匯和語法結構進行框架的豐富,盡量避免教學內容不系統的情況出現。
參考文獻:
[1]梁愛民,王秀梅.大學英語教學“動態評估”模式可行性研究:課題研究報告[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3(5):55-61.
[2]封淑一.把握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課堂動態生成:新課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實驗子課題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6(3):41-4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