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添泉
摘 要:語文這門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有效教學的發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主學習的概念。目前,我國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相對較低,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策略;方法研究
如今對于小學生學習語文基本都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這是由于小學生尚未能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這一特殊的心理現象所決定的。學生學習語文不僅能夠增強其文化涵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為以后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基礎,并為今后的成長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因素
1.語文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足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和特征。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學生這一點,對所有學生一概而論。教師認為學生只要專注于基礎學習就可以,不需要浪費精力去閱讀和分析課文,這會導致階段性教學目標的偏離。另外,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一些教師不能做到關注所有的學生,只重視少數表現突出的學生,忽視了其他學生的發展教育。
2.仍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語文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地進步。但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不僅忽視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也忽視了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能力,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3.學生負擔過重,“減負”只是一句空談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負擔過于沉重。作業、補習、考試充斥了學生的所有空間。雖然這一現象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幫助,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壓抑了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教師必須充分注意這一點,使學生能夠勞逸結合,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學習注意力。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方法
1.創設情境教學
語文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來繼續教學。一方面,教師可結合實際問題,調動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將知識由抽象化轉為具體化,讓學生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使枯燥的課文知識變得有趣,進一步吸引學生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少年閏土》這一課中的“跳魚兒”時,可以讓學生聯想自己在生活中看到魚是怎么跳躍的,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感受,這樣不僅讓學生日常的知識積累得以表現,還能增加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同時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2.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應轉變傳統觀念,以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語文教學。新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成為教學的“統治者”。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但是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語文知識的價值和語文學習的樂趣,領悟學好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最終成為語文學習的佼佼者。通過這種方式,語文課堂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比如,教師在教學《秋天的圖畫》中實踐學生的主體地位來說。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他們在廣場上、公園里、草地上觀察到的秋景,然后讓每個同學在黑板上畫一幅他認為最能代表秋天的圖畫,然后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認真地思考,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最后,教師采用提問“你喜歡秋天嗎?”的方式來結束這堂課。在組織學生課外拓展性學習中,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描繪秋天景色的體驗活動:一部分學生搜索有關描寫秋天的句子;一部分學生繪畫關于秋天的景色;還有一部分學生查找關于秋天的歌曲并進行演唱……并在下一課時讓學生來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當前這個教育大環境下,小學生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想要增強學生的競爭力,除了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外,課堂教學的效率對小學生來說也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意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創新意識,以最終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一目的。
參考文獻:
[1]董德華.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7(2).
[2]宋艷.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板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