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黛
摘 要:數學是培養學習者邏輯思維的重要學科,然而學生的數學水準參差不齊,有的人學得吃力、厭學,而一些尖子生卻普遍反映課程太簡單,“學不飽”。面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習者,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及考核標準。就小學數學的分層教學方式進行實踐探索,以期推動分層教學的擴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人教版;分層教學;實踐探索
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提倡“因材施教”,學習者性格和研習理解能力的差距也促使教習方式方法的更新沿革。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習課堂要重視分層教學,讓不同學力學習者的數學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是指教育工作者在了解學習者的研學水平、對學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研學潛力后,將學生科學地分成不同層次的研學小組,制訂對應的學習目標和計劃,采用不同的教習方式,對每個小組進行特別指導,使每個研學者都能得到提高。[1]這種方式對提高學習者的數學成績和研習能力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由此取得的成效也受到學習者及其家長的認可。
二、小學數學課堂采用分層教學的緊迫性
(一)目前大班講堂無法兼顧所有學習者
我國小學數學講堂以大班授課為主,一個教學者需要同時面對幾十個學習者,為了完成既定講習目標,在做題與提問環節教學者通常只會抽查1~2個學習者,難以照顧所有學習者的研習進度。[2]采用分層教學就能因材施教,讓所有人都能達到相應的目標。
(二)學習者研習能力不同步
小學數學課本較為簡單,有些家長會提前讓學習者研習基礎知識,而對于沒有事先預習且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習者來說,如果教習者一刀切采用同一種方式進行講學,不僅會打擊尖子生的積極性,也會對成績不太好的學習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必定不利于數學課堂的展開。采用分層教學就能較好地規避這一現象。
(三)教習進度難以掌握
有些小學生在完成課業后會報名參加數學競賽活動以應對小升初的壓力,有些會提前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學習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數學教習者難以掌握教習進度。采用分層教學就能讓同級別的研學者保持一致。
三、小學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對研習者進行分層
根據學生的成績和能力,一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習者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研習能力強,他們通常成績優異;第二類基本知識掌握一般,研習能力也一般,通常處于中等水平;第三類基礎較差,成績也較差。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班上孩子的分層需要根據成績及他們的自身情況的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以免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二)對教習內容分層
針對學習者的不同層次,教育工作者對宣講內容也要進行分層,這是分層教學的精髓所在。[3]在課堂宣講內容上,教育工作者要明確哪些是所有學習者都必須熟練掌握的,哪些是自身水平高的學習者可以去自行研究的,哪些對于自身水平較弱的學習者是不需要做硬性要求的……
比如“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對于已掌握算法的學習者,教習者只需要利用教具讓他們自行探索,找出不同的計算方法或發現新的問題;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習者,教習者需要運用教具讓他們直觀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形態,測量每條邊的長度,計算每個面的面積,然后相加得出表面積,最后得出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對訓練題目分層
數學成績的提高離不開練習和解題。在研習過程中,研習能力較弱的學習者以基礎題和必做題的訓練為主,強化基礎知識;研習能力一般的學習者可以在完成必做題的基礎上選做一部分難度不太高的習題,加深對研習內容的理解;成績優異的學習者可以多進行有較高難度的綜合題練習,進一步提升能力。[4]
比如乘法口訣的學習,對于已能熟練背誦并能熟練計算十以內數乘法的學習者,教習者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兩位數的乘法計算,也可以讓他們了解除法,讓他們研究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等;對于已掌握乘法口訣但是不太熟練的學習者,教習者需要讓他們加強乘法口訣的背誦,多練習十以內的數的乘法運算,在此基礎上再讓他們進行兩位數的乘法運算;對于還未掌握乘法口訣的學習者,當然首要問題就是讓他們能熟練背誦乘法口訣,這樣便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習者都能得到適當的訓練。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大班教習方式難以滿足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習者的教習要求,舊的教習方式需要得到改良。分層教學要求教育工作者通過充分的了解溝通、全方位的考查等方式掌握學習者的研習能力和研習情況,將研學者根據成績和研學水平的高低進行分類,分別教習。其在小學數學宣講課堂中的運用,不僅能更新教習方式,讓教習更適合學習者的水平,提升他們的各項能力,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濤.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5):148.
[2]賈雙.科學分層全面進步:小學數學課開展分層教學實踐[J].吉林教育,2017(1).
[3]劉西慶.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中華少年,2017(28):138-139.
[4]范杰.小學數學分組分層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科普童話,2015(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