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地區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文化的多元性日益凸顯;新媒體的涌現,也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對現階段舞蹈教育現狀做出創新性改革。因此,本文將以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為研究對象,對我國當前少數民族高師舞蹈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高師 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高質量的舞蹈教育培養未來復合型的舞蹈教師,為我國舞蹈教育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現今,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維持原有舞蹈教學觀念和方法將會逐漸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不利于我國舞蹈教育事業的進步。因此,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而做出適當的調整。
一、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發展現狀
(一)舞蹈教學模式單一
現階段,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民族舞蹈教學方法仍然比較單一,無論是示范講解法還是元素教學法,都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舞蹈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舞蹈的方法和渠道,學生通過大量的課程學習已經習慣于跟著教師跳,也習慣于按照教師的要求擺動作。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反復進行動作練習,難以有效呈現動作的流動美,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作用和主體意愿。在當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這種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教出的學生難以適應當前多元、動態的社會環境。
(二)舞蹈教學缺乏內涵
少數民族舞蹈起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過程以及節日慶典等,這便賦予了少數民族舞蹈原生態的特點。少數民族優美連貫的舞蹈動作蘊含了本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及歷史文化等內涵。因此,舞蹈教學不應僅僅是對少數民族舞蹈動作等肢體語言的練習,更應該通過舞蹈教學,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蘊含在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生活環境以及風俗習慣等。若僅強調對肢體動作的教學,將會導致學生呈現的動作缺少真情實感,與傳承少數民族舞蹈文化的初衷相悖。[1]
(三)教學內容地域性體現不足
不同地區體現不同的文化和特色,因此,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具有傳承和發展本地區民族舞蹈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現階段,一些高師院校沒有根據自身地域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哪種教學模式和方法都難以呈現高校特色。這將會對本地區民族舞蹈文化資源造成嚴重浪費,無法有效實現保護和發展本地區民族文化的目標。因此,在高師舞蹈教育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由于教學內容地域性體現不足引起的弊端。
二、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發展的建議
(一)實施啟發式教學,豐富舞蹈教學模式
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看作舞蹈教學課堂的主體,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時獨立思考,使其對感到困惑的問題能重新思考。
首先,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民族舞蹈的過程比較辛苦、枯燥,一個舞蹈動作可能需要上百次的反復練習。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民族舞蹈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舞蹈。
其次,教師要重視對師生關系的培養。舞蹈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不要隨便指責或否定學生。
最后,教師要啟發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要使學生明白民族舞蹈從來不是學出來的,學會主動用心感受舞蹈所蘊含的情感。[2]
(二)注意外在與內涵兼容,傳遞舞蹈文化底蘊
少數民族舞蹈蘊涵著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情感,這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因此,我國少數民族舞蹈教學必須同時注重外在舞蹈動作與舞蹈內涵的教育,不能使兩方面教學相脫節。
首先,要加強對學生民族文化理論的教學,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舞蹈理論基礎,通過理論學習了解舞蹈動作所蘊含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并逐步對我國民族舞全貌進行系統性認識。
其次,要在舞蹈動作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明確每種動作、律動等所蘊含的文化,從而使學生真正發現每一種民族舞所具有的特點。通過內在與外在兼容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的舞蹈動作有情感、有靈魂,在練習舞蹈動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自覺成為我國少數民族舞蹈文化底蘊的傳承者。[3]
(三)加強本民族舞蹈教學,突出民族地方特色
首先,要將突出本地區民族舞蹈特色作為教育理念,通過有效的舞蹈教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蘊含在本地區民族舞蹈中的文化。例如我國重要的文化保護區之一——湖南湘西地區,雖然在旅游資源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知名度和關注度,但對于本地區舞蹈文化的宣傳和研究卻嚴重不足,甚至造成一部分少數民族舞蹈資源的缺失,這其實是對當地舞蹈文化的嚴重破壞。這就要求當地高師舞蹈教學充分利用具有地區特色的舞蹈文化資源,并將其編入教學內容。其次,走進當地實際生活,真正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文化,給學生真實的地方文化體驗,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直接感受少數民族舞蹈中蘊含的文化。[4]
綜上所述,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不僅蘊涵著不同民族的風俗文化,更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縮影,因此,高師舞蹈教育任重道遠。本文通過研究發現,現階段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舞蹈地域性不突出、舞蹈內涵體現不足等問題。因此,便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兼具外在與內涵教育,以及加強本民族特色舞蹈教學的發展建議。希望通過本文對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的研究,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小瓊.高師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探究[J].才智,2014(04).
[2]秦濱.“啟發式”教學在民族民間舞課程中的應用——以高師舞蹈學專業為例[J].藝術研究,2015(04).
[3]秦濱.“以人為本”融入高師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初探[J].北方音樂,2018(13).
[4]山雨彤.少數民族地區高師舞蹈教育發展的思考[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2).
(作者簡介:王明權,女,碩士研究生,阿壩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理論)(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