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摘 要:由于現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較差,導致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很難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課堂上,這樣從某種意義上不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推進,老師也在語文課上開始加強學生學習技巧和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因此,老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故事教學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水平。本文淺析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應用
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現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一些不足,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故事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課上運用故事教學法能夠更好地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實現科學、高效的語文課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性格特征在課上開展故事教學模式,這樣能夠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輕松、歡快[1]。
一、故事教學法的含義
故事教學法是指對于那些年齡較小的學生通過在語文課上的知識點以故事的形式講解給學生聽的一種新興語文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課上引起學生關注、提高學生語文課堂活躍度、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故事去感受課文中所要講述的道理,不僅活躍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同時還提升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2]。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足
(一)不重視教學。在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加強老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從現如今的教學狀況來看并沒有引起在學校和老師足夠的重視,有一部分老師認為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不是特別重要,學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即可,這也造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就要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提升學校和老師的認識[3]。
(二)教學方法陳舊。如今在語文課堂上仍然在使用現有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模式通常都是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坐在臺下聽,他們對于老師所講的內容也不管會不會、理不理解就盲目的開始記筆記,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年紀還比較小,理解能力比較弱,對于老師在課上枯燥的內容講解不能很好理解吸收,因此,這種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在課上無法提升學習興趣,長期這樣下去會開始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造成老師無法順利地開展語文教學,不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
三、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語文作為小學學科教學中的基礎科目之一,不僅在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生活中同樣也被廣泛的應用。其它學科學習的好壞直接受小學語文學習成績的影響,這個階段的學生性格活潑,身邊的一切都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因此,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很難在課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故事教學法應運而生,其對語文學習的意義具體如下:第一,改變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運用故事教學法增加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第二,增強學生語文課上的參與度,增強學習興趣;第三,故事教學法的引入為學生減少了小學語文知識點的學習難度,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抓住教學的重點和主要內容;第四,和學生在愉悅、放松的環境下學習,學生通過聽一些優秀的、積極向上的故事還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4]。
四、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運用故事教學法創造舒適的語文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愉悅的語文學習氛圍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故事教學法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開端。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守株待兔》為例,在上課之前老師要運用故事教學法進行課前教學的導入,要拿出跟講故事一樣的語氣和口吻給學生講一位宋國的農民在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撿起死兔子,以便于每天不再干活,就坐在樹根旁等著撞死的兔子的故事。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農民的愚蠢、無知,讓學生聽故事的同時展開本節課的教學,這既是為課文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同時還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活躍了語文教學中的學習氣氛。
(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增設故事教學的意境。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程度地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提升了整體小學語文教學水平,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增設故事教學的意境,讓學生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動態化、立體化[5]。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丑小鴨》為例,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丑小鴨》的卡通動畫片,在播放的同時老師要為學生進行故事的講解,在故事講解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地介紹作者安徒生以及他的著作《安徒生童話》,這樣能夠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還能加深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老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死板的故事轉化為動態的畫面,這樣學生在觀看故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課文內容的印象,還可以體會作者寫這篇童話故事的目的,進而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調,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將故事教學法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相關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該參照教材中教材內容,合理地開展故事教學法,將教材中枯燥難懂的內容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在開展故事教學法時,故事的內容要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相結合,讓學生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挖掘其中的傳統文化。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孔子拜師》為例,老師可以在課前將孔子拜師的故事先簡要給學生講一遍:孔子憑借自身謙虛好學的品質打動了老師,最終將自己全部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孔子。在講故事時要圍繞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體會謙虛好學、學無止境的優良傳統文化,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增強思想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四)利用故事教學法增強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在現如今小學語文的試卷中,作文教學所占的分值相當之大,是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一個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要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故事教學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6]。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習作寫一篇《魯濱遜漂流記》的觀后感為例,老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大體講述一下《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魯濱遜從小喜歡航海,曾三次離家到去旅行。一次在旅行時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只剩他一人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不但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生存的家園,同時還成為了一位富翁。通過這個故事體現了主人公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也為學生在以后在相關題材的寫作時提供了寫作素材。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時刻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完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制度,靈活運用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在一個歡快、愉悅的氛圍下開展語文的學習,通過新興的語文教學方法,摒棄以往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他們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小麗.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小學生(下旬刊), 2017(8):64-64.
[2] 趙鳳祥. 簡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7(8).
[3] 劉建平.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 2017(9).
[4] 張穎.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7:71.
[5] 李冬霞. 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7(7).
[6] 黎婉玲.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語文天地(小教版),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