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摘 要:《歌唱》作為高中階段音樂課程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及審美能力。對教學思路、教學模式、教學主體、教學評價方法等進行創新,有助于提升高中音樂歌唱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創新;歌唱模塊;教學模式;教學主體
目前,人教版高中音樂課程共包含六個模塊,豐富和完善了高中音樂課程。歌唱是高中音樂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教學工作的實施及開展,僅需要鋼琴和音樂教室便可以完成音樂課程教學,學生只需要運用嗓子便可以完成歌唱,不需要借助其他的硬件設備。加大對學生歌唱能力培養,與現階段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要求相適應,應將歌唱作為高中音樂課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一、創新教學思路
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傳統的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去。在《歌唱》模塊教學中,創新教學思路有以下兩種方法:(1)開展走班制、分學區選修教學模式。由于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要求尊重學生存在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及學習程度,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對學生進行分層,分成A、B、C三層。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更具針對性,更有助于提升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2)加強合唱隊引領,完善比賽帶動機制。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應重視對學生表現才能、參與競爭、展現自我能力的培養。學校需要定期在校內組織各種學習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比賽中來,以促進學生課程學習興趣的提升,對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
二、創新教學模式
第一,采用“鑒賞+排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音樂課程中學習《音樂鑒賞》模式后,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應確保教學資源的完善,擴充教師隊伍,將“鑒賞+排練”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來。該種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促進學生音樂課程學習興趣的提升,增強了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2]。第二,在當前社會中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容忽視,將該種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音樂《歌唱》教學中,用PPT課件展示已經排練好的教學內容,運用視頻、截圖及聲音等形式開展音樂教學工作,促進了音樂課程教學模式的完善和創新,有利于高中音樂歌唱教學各項工作的高效實施及開展,促進了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出了大量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音樂人才[3]。
三、創新教學主體
教與學是高中音樂課程各項教學工作實施及開展的主體。不僅可以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在課堂中教師應承擔引導者角色,成為知識的灌輸者及提供者,使學生從被動接受信息向主動接受信息開始轉變。因此,在高中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應堅持學生是課堂主體。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一切教學工作均由教師來安排。為了提升高中音樂課堂歌唱教學效果,應創新教學主體,在課堂教學前,學生應主動對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預習,以便為課程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及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4]。
四、創新教學評價方法
在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中,在對課程教學情況進行判斷時,需要依據教學目標及教學方針,對教學目標、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以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評價作為音樂課程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加速課程改革、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對教學進行科學的評價和改進,有利于推進各項課程教學工作的高效實施及開展。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存在過度重視教學評價,忽視對學生評價的情況,并且評價方法過于單一化。通過對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創新,使評價主體更為多元化,將學生作為評價的對象,充分運用信息資源,提升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果[5]。
歌唱作為高中音樂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在歌唱教學中應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及欣賞能力,重視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欲望。教師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應起到引導性作用,以便能夠充分展現出音樂藝術的魅力。教師通過在高中實踐教學中不斷對歌唱教學進行總結和分析,創新教學思路、教學模式、教學主體及教學評價方式,提升高中音樂歌唱課程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新梅.試論高中音樂“歌唱模塊”中歌唱集體課的設計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7,37(16):193.
[2]滕海燕.教學創新 不拘一格:淺談高中《歌唱》模塊的創新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17(3):21-24.
[3]郭麗松.淺談高中《歌唱》教學模塊中的聲區與音色的統一[J].北方音樂,2017,37(3):130.
[4]馬彩霞.淺談高中歌唱模塊教學的幾點體會[J].音樂天地,2016(10):45-47.
[5]楊楠.高中音樂教學中歌唱模塊的教學心得與研究[J].北方音樂,2015,35(2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