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森淼
摘 要: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將核心素養貫徹進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科基礎,也關注了個體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適應和個人綜合素養的提高。核心素養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小學又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在小學語文這一門課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以人為本,以育人為主要目標,旨在培養學生適應外界與時俱進的能力。小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時教師要注重對他們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育,強化他們對人文情感和道德素養的重視,平時通過研究一些方法,在核心素養這個整體觀念下構建高效課堂。在這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想簡單地談一下構建效率較高課堂的一些方法。
一、挖掘語文的深刻內涵
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它注重的是對學生內在精神的培養,其中蘊含的人文底蘊是很深厚的,它向學生灌輸的思想是高級的,是充滿趣味的,這也正是核心素養的內涵。但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處于一個較低的階段,對于較難教材的理解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教育部門在編寫教材時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教材內容是相對簡單的且淺顯易懂的。而我們要構建高效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繼而再把豐富的思想傳授給學生。
例如,有一篇課文是《詹天佑》,在這里它講述的是詹天佑在政治背景黑暗的情況下,不怕困難與險阻,在經歷了許多困難后終于修建完京張鐵路的故事,這是課文的基本意思,也是學生在閱讀后能理解的內容,但了解這些是不夠的。這時候教師就應該搜集一些關于詹天佑的素材,比如說他的出生地和他的家人,還有就是他早年的經歷,當時我國正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社會中,從而讓學生了解到他偉大的愛國精神,盡管是在帝國主義的阻撓下,但我國依然憑借本國的工程師,即詹天佑,在沒有外國的幫助下,獨立完成了鐵路建設。這時學生內心的愛國之情會逐漸在心中萌芽。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他們日后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通過自主學習,認識到學習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發現自身的閃光點,也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可謂一舉兩得。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夠強,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也還不夠,這也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多多引導,自主學習對課堂效率的提高還是很有效的。
例如,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是《北京的春節》,因為學生對春節肯定都有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先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課前要預習,課上再進行小組討論,互相探討,比較一下自己家鄉的過年習俗和老舍筆下的老北京春節有哪些不同,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在這其中將引導者的角色轉變為參與者,可以和學生共同討論,讓他們在學習中尋找樂趣,體驗師生之間交流與互動的輕松。
三、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
社會是每個人到一定階段都要接觸的,而這并不代表小學生就接觸不到,教師要為他們合理地構建一個平臺,從日常活動中發展他們的社會參與意識。通過發展他們的社會參與意識,不僅有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讓自己與社會建立起一個聯系。而社會參與意識也是核心素養的一項內容,教師對它應該引起重視。
例如,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是《只有一個地球》,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強調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的活動范圍其實很小,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也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所以我們要倍加重視,引導學生一定要愛護資源,比如說我們身邊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等。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尋找有哪些浪費的現象,如公共廁所中人們不節約用水,人們不懂得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一些情況。通過讓學生親眼見到這些錯誤的行為,告訴他們一定要節約資源,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個人都要做一名合格的好學生,通過做這些提高和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大方向,教師也應該朝著這一方向進行日常教學。只要方向正確,再加上老師合理的引導和學生積極的配合,那構建高效課堂應該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的。教師要在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同時,不斷地強化學生對核心素養的理解、認知與重視,將高效教學與核心素養二者相融合,在提高成績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凱麗.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探[J].教育現代化,2017,4(36):234-237.
[2]胡曉燕.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J].語文知識,2016(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