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慧敏
【摘要】批判性思維作為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培養和強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要讓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多角度辯證分析問題和做出選擇、決定的要求就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基本著力點,實際教學中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來提升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數學教學;小學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小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編號QN2018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包含了批判質疑這一內容,具體的要求是讓學生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能做出選擇和決定等。結合批判性思維能力本身的要求來看,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主體批判意識,引導學生優化批判性人格,然后再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巧。當然,在現實中,小學生在批判質疑方面的表現是稚嫩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對學生批判思維的培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落實。
一、推動批判意識的形成
批判意識的形成是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基礎,缺乏批判意識,單純進行批判技能的訓練不足以支撐學生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技能來處置和應對不同的情形。當然,在批判性思維的技能訓練中,學生的批判意識也會隨著提升,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科素材來強化學生的批判意識,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打好基礎。
1.不迷信權威,發展學生的挑戰精神
思維的惰性和依賴性是培養學生批判意識的對立面,因為在日常學習中很多學生是有思維惰性的,他們習慣于等待,習慣于依附,所以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不迷信權威、不盲從的習慣,要讓學生善于獨立思考,敢于質疑,要發展學生的挑戰精神,讓學生能夠在充分思考的條件下拓展思考問題的維度。
例如在“認識公頃”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需要出發來創造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不少學生創造出來“平方十米”和“平方百米”以及“平方千米”,在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時候,學生就對“公頃”產生了懷疑:“為什么它不是以平方二字開頭”“為什么這個面積單位不是以邊長為10的正方形為標準的”,在這些問題的引領下,學生的數學學習才能深入下去,并且在質疑的陪伴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由表及里,讓學生體驗到質疑的作用,體驗到挑戰權威的點滴成功之處,這對提升學生的批判意識是有幫助的。
2.蹲下來對話,倡導學生的質疑精神
質疑精神是學生批判意識發展的重要一環,在鼓勵質疑的推動下,學生才能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進而提出不同的看法,而教師面對學生質疑的做法應當是鼓勵的,是贊許的。教師不應當將自己放在絕對權威的地位上,而應當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展示出與學生的平等地位,和學生一起交流、商量,這樣就不會給學生帶來“這個事情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大家都是這樣認為的以及老師就是這樣講的”等固有的認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質疑精神。
例如在“24時計時法”教學中,在全課的總結階段,我引導學生比較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異同,學生發現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都記錄了24小時的時間,不同之處在于普通計時法將24小時分成兩段,而24時計時法不分段,這樣的規則也導致了兩種計時法細節上的不同。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古代用12個時辰來表示時間的史實,并告訴學生在12時辰的計時法則下,全天只分成12份,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而且在這個問題的推動下,學生還對全天的時間產生了質疑,有的提出“一天一定要分成24份嗎”的問題,還有的結合自己對科學知識的了解,提出“一天并非準確的24小時,為什么不能將一天的時間分得更平均一些”的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對于計時規則的深入了解,也展示了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權威的態度。
二、強化批判性思維技巧
從之前的發展來看,很長一段時間內,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心都落在批判性思維的技能訓練上,這是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結合學生的發展來看,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融入課堂中,就要結合課堂學習中的典型的案例來推動學生的廣角思考和方向思考以及多維度思考,這樣學生會有更真切地感知,更深度地領悟。
1.教會學生多角度思考
思維定式是阻礙批判性思維發展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的學生習慣于接受和模仿,習慣了順從,他們就無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更談不上站在一個中間的立場上去客觀地看待周邊的事物。因此在培養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時,我們需要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從多角度入手去思考,這樣學生的批判質疑就有了基礎。
教學中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好的素材,并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只要學生的想法有道理,符合一定的邏輯,教者就給予尊重和肯定,久而久之,學生的批判質疑習慣就能養成。例如下圖所示的問題,本來考查的是乘法計算,讓學生算出9張5元的人民幣總額是多少,然后通過比大小確定能夠購買其中哪一種玩具汽車,但是一個學生在審題后發現,如果提供的人民幣只能購買一輛汽車,必定只能買便宜的那輛,所以這個問題就無須計算了。當學生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師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在面對問題時,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入手,而不是機械地按照常規去計算并解決問題,這不失為一個有價值的答案,尤其是在鼓勵學生多角度思維方面,這樣的答案給了其余學生積極的啟示,讓他們再遇到類似情形的時候,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尋求不同的解題方案。
2.教會學生反常規思維
當學生對一些規律相當熟悉之后,他們的認知就難以突破原有的界限,這樣學生的視角就被束縛起來了。在教學中我們要引領學生的反常規思維,哪怕這樣的做法耗費時間,且沒有很多突破性的發現,但是起碼學生在意識中會增添一些有用的東西,可以推動他們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華應龍老師曾經執教過一節《規律的規律》,這節課從學生相對熟悉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開始,引導學生用1、2、3、4、5、6分別除以7,看看得到的數的小數部分有什么規律。學生在計算并觀察之后發現,這些數的小數部分都由相同的6個數字組成(1、4、2、8、5、7),且順序保持一致,只不過小數點后的第一位小數分別是這6個數字。在找到規律之后,華老師出示了用142857乘1、2、3、4、5、6的算式,學生在用計算器計算了兩題之后,很快發現這個問題與剛才的規律相關,于是他們便可以脫離計算器而輕松地報出這些乘法算式的結果了。但是華老師的問題來了:用142857乘7呢,還有這樣的規律嗎?學生通過計算器計算之后發現原有的規律不見了,這讓他們欣然接受了華老師給出的“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謬誤”的理念,也讓他們對這部分內容更感興趣了,之后學生又計算了142857乘8、9、10等,這次學生又發現規律了。在經歷這個環節之后,學生發現規律是有范圍的,這讓部分學生有感而發:規律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在學習中我們需要找準規律的適用范圍。
我想學生的這種想法讓他們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數學中的規律,也讓他們在找數學規律的時候能夠反常規思維。反思華老師的這節課,他打破教材的編排,不是帶領孩子鞏固和應用規律,而是懷疑和打破規律,這對學生而言是重要的。
3.教會學生理性化思維
理性思維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之一,也是小學生比較薄弱的地方,因為理性思維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為基礎,要不斷地懷疑和求證,而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夠,求證的科學精神也有所欠缺,所以在核心素養中將學生的科學精神納入“文化基礎”范疇是有道理的,這對學生批判精神的培養也有幫助,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教會學生理性地思維。
例如在“小數的計算”教學中我以一個生活事件為原型,給學生練習的機會:老師家的2017年用電的賬單顯示全年的用電量是2072度,電費為1094元,如果開通分時,電價會節約111元。在這個賬單中,學生對怎么會節約電費比較感興趣。于是我向學生介紹了峰時用電和谷時用電的含義,并將對應的電費告訴孩子們。在此基礎上,有學生提出想通過計算驗證一下到底是不是這樣,于是我給了他們獨立嘗試的機會,在交流的時候,學生發現算得的分時電費應該比原來節約106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不是哪里出問題了呢?之后我引導了學生的交流分析,學生最終找到了原因:分時計費時,峰時段的電費單價是0.5583元/度,而谷時段的單價是0.3583元/度,在計算時為了簡便,我們采用的是四舍五入法。有了這樣的解釋,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
總之,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小學生必然面臨的話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抓住批判性思維能力養成的幾大要素,為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批判質疑能力的提升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潘恬. 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2]胡歧強.小學數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例談[J].小學數學教育,2018(07):14-15.
[3]王筱婧.中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意義及途徑[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7,38(05):172-174.
[4]李如密.批判性思維的價值及其教學追求[J].江蘇教育,2019(01)
[5]吳賢.走向理性:批判性思維與數學深度學習[J].江蘇教育,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