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科技方面取得優異成果,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發展,普遍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如今,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中逐漸演變為新興的教學技術,這項技術主要是把信息技術融入數學的課堂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使數學的學習變得較為簡單,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直觀認識,進一步學習與數學相關的概念、思維等內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本文通過分析《認識時分》一課,深度剖析電子白板對數學一科有效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優化課堂;有效教學
現階段,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成效卓越,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發展,普遍在日常教學中使用。目前,交互式電子白板逐漸演變為新興的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夠較為系統地整理教學資源,這無疑十分有利于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接下來本文將對《認識時分》一課進行研究,深度剖析電子白板對數學一科有效教學的影響。
一、活用白板促進師生互動,優化課堂生成
與傳統的教學設備相比,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很多方面都顯得更為實用,更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最受教師們青睞的,應該就是在白板中更改預設圖片的樣式及通過操作添加批注講解,同時對學生課堂上的精彩生成,也可能及時的記錄在白板中,并方便隨時查看。實際上,這項新興的教學技術較為靈活,在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進一步向有效教學的目標靠攏。
在《認識時分》的新課探究階段,我便借用了電子白板的這一特點,設計了如下環節。
片段一:認識鐘面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生活中的觀察,發現鐘面上有些什么?(給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下面把記憶里鐘表的形狀畫到黑板上。
師:我們先畫一個圓。(鐘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時針、分針。(結合學生給出的答案作畫)
師:那我們該怎樣區別他們呢?
生1:又粗又短——時針,又細又長——分針。
生2:時針走得慢,分針走得快。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時針和分針做出修改,將時針改的又粗又短,將分長改的又細又長。
生3:12個數。
師在白板上書寫12個數。(最上面是12,最下面是6,最右面是3,最左面是9。請學生補全其余的數。)
師:同學們看一下這個鐘表有幾個大格?
生:12大格。(一起數一數。)
小結:鐘表上均勻分布著十二個大格。
搶答:12-1是幾大格?12-5是幾大格?從1-4又是幾大格?
生4:大格之間還有小格。
師:每個大格中有幾個小格?
師:通過白板找出常見的鐘表畫面進行放大,讓學生能清晰地看到。
師在白板畫小格。12-1之間有5小格,12-2之間有幾小格?那么鐘面上一共有幾小格呢?拿出鐘面數一數。
交流:你是怎樣數的?
生1: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數的。
生2:我是5小格5小格數的。
……
通過對比,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記憶格數。
師:12-3有幾小格?12-6有幾小格?12-9呢?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中,交互式電子白板幫助教師真正地融入學生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能夠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對于學生而言,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有利于實現有效教學。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不同于以往的教學工具,教師可以通過感應筆在白板上進行操作,減少了復雜難懂的數學陳述,用更為直觀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有效教學的同時加強師生之間溝通、學生之間的聯系。
二、充分利用白板的形象功能,解決教學難題
一般來說,數學這門課程內容較為固定,常常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往往更善于記憶那些具體化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電子白板的普及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通過白板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使學生直觀地進行學習。如此一來,數學不再晦澀難懂,加深學生印象,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
片段二:認識時
談話:通過前面的作畫,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鐘面的設置,共有12個大格,分別包含5個小格,時針對應大格,分針對應小格,這是時鐘的計時標準。那么時針走幾大格是1小時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白板演示鐘面上時針走1小時的運動過程)
生1:時針從12走到1,走了1大格,就是1小時。(板書)
(讓學生相互說: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
片段三:認識分
師:那么分針怎樣走表示1分呢?(白板演示并放大)
……
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猜想: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分針走了幾分?
生撥鐘驗證猜想。
交流匯報后,用白板放大演示。
師:那怎樣能夠很快地看出分針走了幾分呢?
生1:數字間每一大格都代表5分鐘,所以我可以5分5分的數。
生2:我補充,如果不是剛好走到數字的時間,就可以先5分5分的數到數字的時間,再加上多出來的小格。
生3:我知道分針指著6就是30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鐘面的數字外標上5、10等數字,并根據學生闡述的方法做相應批注)
片段四:認識時與分間的關系
師:時針和分針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讓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動,同學們認真看這個過程。(用白板進行動態演示)
學生交流。
生1: 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
生2:分針走了1圈。
生3:分針走了60小格。
生4:分針走了60分。
生5:時針走了1大格。
生6:時針走了1時。
師:是的,它們是同時走同時停的。撥動你們的小鐘,我們再來觀察一下。
指導學生撥鐘:把時針和分針都設置到十二點,分針撥動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
師小結:分針被撥動一圈時,相當于六十分鐘,此時時針指向一點,意味著時針走了一個小時,說明一小時是六十分鐘。(板書)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白板演示1個小時里時針和分針的動態畫面,再演示一天24小時,時針和分針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再次觀察。)
在感受“幾時”“幾分”以及“時和分之間的關系”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通過電子白板的直觀演示,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不同于以往的刻板教學,利用動態演示,把學生帶入時分的世界,引導學生思考二者的關系,對他們學習這節課有所啟發,進一步減少數學課堂上的難題。
三、利用白板資源,拓展思維空間
李鎮西老師曾提到過:“好教育,是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教育。”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本身意義非凡,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減少目的性。現代的電子白板,資源十分充足,方便教師在課堂上隨時查找相關資料。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當學生遇到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尋找相關的資料供學生參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
片段五:體驗1分。
師:已知,分針走動一小格代表一分鐘,但是一分鐘究竟是多久呢?我們靜靜坐著,感受一下。
(學生靜坐1分。)通過白板的計時功能計算時間。
師:你感覺1分鐘長還是短?(學生自由交流。)
師:大家安靜地坐在這里,甚至有些小朋友已經坐不住了,大家都感覺1分過了很久。下面我們欣賞一首歌曲。(播放福娃的主題歌。)
師:聽完了這首歌,你感覺這聽歌的1分鐘過得怎么樣,是長還是短?(學生自由交流。)
師:如果小朋友們在這1分鐘內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大家會輕松愉快地度過這1分鐘。下面我們在這1分鐘內做口算、寫寫字吧。
分組活動:口算,寫字。(在做口算時播放音樂,時間為一分鐘,時間到音樂停。)
全班交流1分鐘做了多少事。
談話:1分鐘還能做很多事情,看!
白板中圖片補充:(幕布下接,一次展示一部分)
1分鐘內人大約能走七十米。
1分鐘能夠閱讀五百字的文章。
汽車每分鐘約行駛一千四百米。
電子白板中的計時、音頻等突出功能在這個環節內得以體現,針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出富含趣味的課堂教學,在對時間的實際體驗中認識1分鐘的時間有多長,教學效果顯著。
將課堂上傳統的黑板換成電子白板,這是一條難能可貴的創新之路。與黑板相比,電子白板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能夠為課堂提供更多更新鮮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不再枯燥乏味,幫助學生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另外,電子白板的操作也是非常簡單的,為教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用正確的教學工具更能提高課堂效率,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還能促進教育教學事業更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祝婧. 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 .西部素質教育,2016(14):171.
[2]葉娟. 生成 互動 趣味 點亮課堂——例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2010(10):88.
[3]李鎮西.教育為誰[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