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朋
【摘要】玩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本性,孩子通過玩可以初步感知世界,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玩中畫課程是逐步解決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時的畫面內容單一,沒有情感的普遍詬病,逐漸形成美術素養。在創立玩中畫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凸顯玩中畫課程的價值,不斷開發和豐富玩中畫課程的內容,總結探索出一套玩中畫課程的基本操作步驟。
【關鍵詞】玩中畫;課程價值;課程實踐;課程反思
玩,是美術孩子的天性和本性,俗話說會玩的孩子最聰明。孩子可以通過玩這種方式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孩子把每時每刻參與玩的過程和體驗,類似于文字記錄,可以運用畫筆進行更加直觀的表達。在蘇少版美術教科書中就有引導學生運用繪畫方式記錄每天一言一行的課程“畫日記”。在美術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把玩引進課堂,發現玩是解決學生畫之無物,畫中無情的重要方式,是幫助學生畫出動人優美畫面的關鍵。在探索玩中畫的過程中,逐步明確了玩中畫的課程價值,并梳理出了部分指導策略。
一、玩中畫課程的價值
1.積累素材,豐富體驗
玩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重要的方式之一。兒童玩的方式有很多種,玩的器具也是五花八門,一張紙、一根樹枝、一只球等都可以迅速成為孩子最天然的玩具。他們玩的方式也非常的變化多端,以紙為例,他們可以在紙上畫、貼,還可以對紙進行折疊,小小的一張紙片成為學生玩中畫的素材資源。學生在與這些天然的玩具“溝通”中,潛移默化地在心理上儲存這些游戲的記憶,他們玩什么就畫什么,體驗到什么情感就表達什么情感。他們沒有了面對畫紙的迷茫,更多的是洋洋灑灑地揮筆盡情表達創作的喜悅,用自己順手的方式記錄著玩的快樂。
2.個性參與,創意表達
游戲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獲得直接而生動的感性體驗,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路,不斷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積淀。在各種游戲中,學生率真地全程參加,忘我地潛心投入,一環套一環地把自己的情緒調節到非常放松、自信、想表達的程度。學生這種身心全部的投入,沉醉于積極參與的游戲中,自然而然為進一步進行表現燃起了興趣和熱情。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的個性體驗,恰恰是學生畫實事,畫真情的關鍵一步。孩子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也會同時得到發展。用各種材料進行對游戲的體驗進行個性、創意表達,用構圖、色彩等繪畫元素抒發著自己的理解。這種理解的表達反過來促使學生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在下一次游戲中注重更多細節的關注,以便豐富畫面的表達。
二、玩中畫課程的實踐
1.玩中畫課程內容的開發
美術學科的性質決定了玩中畫課程開發的內容,一定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只有把玩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使課程內容更加吸引學生的參與。
(1)身邊的游戲開發
踢球等體育健體項目,猜謎等益智健腦類等項目,學生身邊的游戲數不勝數,然而這些游戲項目,雖然每天在學生身邊悄悄發生,卻不能勾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需要老師對學生熟知的游戲活動進行提煉,從游戲的名稱由來開始,一步一步引導學生了解游戲的規則,動作要領,用美術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這些“熟悉”的游戲活動,做到游戲活動的二次開發。
(2)中華游戲推介
燦爛的中國文明孕育了許多經久不衰的游戲活動,像賽馬、舞龍、踩高蹺等帶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活動,由于特色鮮明,非常受學生的歡迎。由于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學生只能通過媒體了解這些游戲項目。教師可以做好一些傳統游戲項目的推介,通過圖片識讀,組織學生尋找圖片視頻上的信息,再通過文字去深度了解這些游戲背后的歷史形成,發展動態,讓一些經典的優秀活動成為學生玩中畫課程的鮮活素材。
(3)自發游戲生成
學生日常的許多活動,事先并沒有計劃和步驟。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學生的游戲活動,游戲的選擇顯得非常的隨機。有時就是同學間的偶遇,恰恰是游戲的開始?;蛟S相約去撿起落在地上的樹葉,或許是一起去領副餐等小小的活動。這些活動雖小但非常的生動,屬于學生自發的“游戲”活動。學生是這種自發活動的全程參與者,教師如能善于抓住這些玩的契機,就能引導學生畫出情感豐富的作品。
2.玩中畫課程的操作
傳統的教室是有限的空間,在有限的空間里,教師選擇的游戲項目要便于操作和讓學生有較高的參與度。要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誘發學生有表達和創造的意念和愿望。
(1)個體表演
對待一些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游戲項目,有些學生會,有些學生不會。教師可以組織會某種項目的學生在全體同學面前進行表演。要求其他學生用美術的眼光觀察同學的表演,從動作、器材、想采用的表現方法等角度,引導學生全體、全程、全身心地參與同學的表演。
(2)嘗試表現
嘗試表現,重在鼓勵學生去勾勒草圖,用較快的速度記錄最鮮活的感受。啟發學生運用熟悉的材料表達內心的感受,讓真情實感在畫面上流淌。學生可以用線,用色,用塑造等各種美術表現手段,在玩中畫,畫中玩。
(3)分享反饋
分享貴在讓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的魅力,分享也是讓學生之間互相進行創作上的心得交流。在學生分享作品的階段,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本著會畫更會說的原則,用語言闡述自己在玩的過程中的體驗,分享自己作品的閃光點和趣點,分享自己是如何將這些亮點運用藝術表現的方法進行表現的。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點評,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視角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讓同學發現作品中的問題,學生更容易接受,更能激發學生的二次修改的動力。教師還可以設定一些話題和探討點,如畫面的中心在哪里?畫面中還可以去掉些什么?等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在分享體驗中,享受玩后再畫帶來的反思。
三、玩中畫課程的反思
1.玩中畫的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美術語言的發展
玩中畫,前提是玩,但重點是畫,畫什么取決于學生的玩,玩什么項目,經歷了什么過程,有怎樣的情感融入,是對學生美術語言的一種豐富,也是讓學生養成玩中畫習慣的前提。
玩中畫課程關注的目標,是不同年級段的不同達成度。如低年級學生能用線表達游戲;中年級學生能用色彩進行游戲項目的整體表現;高年級學生可以運用綜合材料把游戲項目的場景過程表達得更加細致。在表現要求上,不同的游戲活動可以有不同的表現要求,如踢足球的游戲項目,對于低年級學生要求畫出足球運動的地點場景即可;對待中年級學生可要求在動作上進行聚焦式地刻畫;對于高年級學生可要求大場景的和聚焦式都能進行刻畫,表現在一張作品上。各年級段之間的銜接,目標要求有梯度,表現時兼顧個體,穩重求進。
2.玩中畫課程的終極價值是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核心素養時代的到來,美術學科擔負的是培養學生可以帶得走的關鍵能力。 這種關鍵能力是學生應對智能化社會所必備的創意創新能力。是從學生的玩出發,讓學生逐漸習慣獨立思維,養成在玩的情境中表達真實情感和獨特創意的思維和能力。
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的形成,關注的是學生表達作品的方式。相同的游戲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媒介,相同的表現媒介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表現。對于同樣是表現輪滑這個游戲項目,常規的表現是用線條和色彩進行輪滑場景的表現,可以表現訓練的場景,也可以表現競賽的場景。但無論從什么角度去表現,總是顯得按部就班,缺乏新意。學生創意實踐的素養培育需要側重鼓勵學生去多元嘗試??梢試L試新材料,從材料上對活動進行表現,新材料帶來的是新方法,比如用彩泥進行表現,在方法上可以是浮雕和圓雕的表現方法。方法的變化帶來的是工具的變化,彩泥的搓、壓、捏等不同的表現工具可以豐富形象,讓創意更加生動。多元嘗試還可以是新角度,對于同樣的游戲活動,運用新空間去進行襯托,用鞋盒的空間來表現輪滑的場景,凸顯活動表現的新奇,讓創意落地生根,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 布魯納.教育過程[M] .邵瑞珍,譯,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以“基本問題”探索美術的“大概念”[J] .中國美術教育,2018(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