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
摘要:我國是人口大國,又是發展中國家。國家對職業教育實施全日制、部分時間制、夜間制、長短結合等學制辦學。本文探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到目前為止,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和管理制度,雖然各國的體制各具特色,但共同的做法有如下四點:一是政府鼓勵,多方辦學,投資多元化,職業院校的管理主體多元化;二是政府對職業教育主要采取咨詢、導向和法規等進行宏觀調控,并通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導向;三是政府對職業院校采取撥款、津貼、補助等方式在資金上予以扶持,政府對民辦的職業院校同樣有資金扶持的法規,并從法制體系上強化對職業院校的管理和資助;四是廣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嚴格市場人才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從體制上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職業教育中一種“藍金領”概念的出現,高度契合了十九大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和期望。“藍金領”的出現,既是一種藍領的社會理想,也是時勢造英雄的使然。國家出臺了“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中國制造2025等事關國家民族未來的建設規劃,推進“調結構、轉方向”發展模式轉變,積極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這些都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同時也為藍領升級為“藍金領”提供了宏大的時代背景。
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發展路徑
(一)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機制
從某種意義上講,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學校成功與否,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政府管理的重點應是建立有效的職業院校校長選擇機制和監控、保障、激勵機制,要充分發揮院校長的作用,消除體制性障礙,最大限度地減少職業院校領導班子人為體制產生的內耗,使院校長真正獨立行使學校內部人、財、物的經營管理決策權。
(二)校企合作培訓制度
合作教育是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產學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途徑。但由于我國是人口資源大國,一般來說,絕大部分企業并不擔憂能否錄用到職業院校的學生,而是擔憂能否錄用到企業好用、適用的職業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畢業生普遍難以就業的主要原因是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結構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再就是整個人才市場、職業院校畢業生供大于求的矛盾也明顯存在。因此,多數企業對合作辦學積極性不高,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法規制度,既要激勵企業支持參與職業院校辦學,并提供實習、實訓場所,同時又要硬性規定,企業有承擔職業教育辦學的部分責任和義務。德國和日本在這方面都是比較成功的。
(三)職業指導制度
在普通教育中開展職業指導,主要是配合開設職業課程,發展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和勞動觀。在職業教育中,職業指導的重點是通過職業技能訓練,加深對職業的認識,培養學生濃厚的職業興趣,形成穩定的職業理想、高尚的職業道德、熟識的職業技能,促使每一個人成為一個敬業、樂業、勤業、創業的合格勞動者。同時職業指導也是就業訓練、職業介紹、失業保險等勞動就業服務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環節。職業指導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職業教育中的體現,是促進人和社會共同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職業指導要納入職業教育的教學計劃,進入課堂。
(四)職業資格考核制度
建立職業資格制度,嚴格勞動就業準入,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社會整體的技能水平,提高社會生產力的重要舉措。20世紀中葉,發達國家普遍推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美、英、德、日、澳大利亞等國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國家職業資格體系。我國是步入市場經濟以后才逐步推行職業資格制度的,我們要積極借鑒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外成功的經驗,運用國家權力,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對主要專業、工種建立以國家證書為主,在大多數非專控領域,可實行社會性、競爭性的行業證書制度;要迅速與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接軌,政府可設立一個綜合的統一的權威性機構,對各類、各級職業資格證書加強指導、監察和管理,以確保職業資格證書的質量,使其有利于人才的錄用、流動和勞務輸出。
(五)建立多維的職業教育體系
為了使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相適應,應建立一個多層次、多形式,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有利于工讀循環的職業教育體系。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要從獨立、分散向著系統化、網絡化并與普教、高教融合、溝通、銜接的方向發展。初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初級技術工人,主要由就業訓練中心,初級技術學校承擔。中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中級技術工人和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中等技能型人才,主要由技工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高中學校來承擔。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高智力技能型、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主要由高職學院、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和部分高等專科學校承擔。這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說明目前我國注重了職業教育的分層發展,但各層之間沒有形成有機銜接,職教與普教之間基本上不能溝通。
參考文獻:
[1] 石瑩.職教集群的知識生成與轉化及績效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3.
[2] 沈建根.區域型職業教育集團:特征、制約因素與發展策略[J].職教論壇,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