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慶
摘 要 創新意識是新課程核心素養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背景,打開學生視野,拓開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通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自然的課堂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改革練習與作業設計,以樂學促會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022-01
小學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起始階段。課堂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教師應把握住課堂教學這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學生創造的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展開想象,求異思維,發表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知識間的轉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研究探討。
一、轉變教學觀念,營造創新氛圍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育的方向。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教師的一個主體性行為,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
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在心理放松的情況下,形成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積極思維,大膽想象,主動參與。因此,教學中,我比較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注意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利于學生創新。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引入一個事例。我拿了2個蘋果,問:如果把這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幾個?學生很快答道:1個。如果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幾個?有的說:0.5。有的說:半個。經過激烈爭論后,得出:半個就是。這樣民主愉悅的氣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出分數,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在這種氣氛下,引導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分別折出、、、、等;而且學生還通過對折,再對折,找出了、、等分數。在民主、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生敢說,敢想,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引導質疑問難,激發創新意識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質疑和驚奇開始”,引導學生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課堂上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簡單還是復雜,是淺顯還是深刻,教師都應從正面引導,鼓勵他們質疑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研究,這樣就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知識關鍵設置疑難,促使學生對疑難問題產生探討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知識遷移,使疑難得以解決。如在教學“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時,我貼出來三幅空盤圖,學生感到奇怪:這三幅圖能講什么呢?興趣隨之而來,想聽聽老師如何講解。我邊釋疑,學生邊回答。“每個盤里有幾個蘋果?”“沒有,可以用什么數表示?”“求三個盤里共有幾個蘋果,用什么方法算?”這幾個問題的提出,學生覺得這三幅圖大有文章,他們繼續保持濃厚的興趣,當學生答出0+0+0和0×3兩種算法時,我繼續設疑:0+0+0和0×3的結果是否相等?緊接著,通過0×5,0×9等的練習,讓學生自編零乘任何數得0的題目,并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概括:請想一想,0和一個數相乘得0的式子有多少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么多個和0相乘得0的式子表示出來?問題的提出,再次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思考。果然學生通過思維與討論,得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的結論。在對問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從而使知識得到不斷深化和發展,同時也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創新能力。
三、加強手腦并用,培養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操作練習,能促進左、右腦的和諧發展與協同活動,使學生更容易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也易于智慧火花的產生,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例如在教學”拼組圖形”的練習時,課前老師準備許多大小各異的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照著例題的圖形拼圖,然后再讓學生發揮想象,大膽拼組。教師要求學生任意選出老師課前準備的教具,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結果,學生的作品豐富多彩,他們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人物等等。如拼出了不倒翁、小松樹、小雞、人物等。就連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也拼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優化練習,開創思維空間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掌握中逐步形成的,可以通過練習得到保證。因此,本人在教學中十分注意練習題的設計,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層次分明,既要設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題。二是形式要新穎答案開放,即練習題既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思維廣闊性、靈活性。三是運用一題多解,經常訓練一題多解可以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從不同的思路解決同一個問題,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活躍思路性。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責任在于教師。教師要給他們創新機會、創造空間、循循善誘使之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