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可珍



[摘 要]創新實踐能力是大學生的一項重要素質,也是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利用多方資源,構建一個適合學生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下,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上進行了許多嘗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應用型人才;多方協同;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9-0174-03
近年來,全球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猛,隨著行業的細分,各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也日漸趨向多元化。雖然全國數百所院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量的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但仍不能很好地解決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短缺問題以及人才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的問題。與此同時,《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對于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要求,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院校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上,均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社會的需要,探索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新模式。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以下簡稱東方學院)是一所在2010年外遷到海寧市長安鎮的獨立學院,2015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將我院列入浙江省首批應用型試點本科院校之一。東方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自2004年開始招生,迄今為止已經為社會輸送了近千名電商人才。自學院外遷以來,電子商務專業積極開展特色專業建設,探索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是嫁接知識與能力的橋梁,是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抽象發展到具象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影響到學生能否順利銜接社會的一個關鍵,因此,好的實踐體系使得人才培養事半功倍。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周邊用于開展實踐的企業資源并不豐富,因此,我們在人才培養的實踐體系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在應用型建設背景之下,結合專業特點,開始探索多方協同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一、當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分析
(一)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東方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專業的實踐環節貫穿了從大一到大四的所有階段。一方面涵蓋了從社會調查、階段實習、學年論文再到大四的創業實訓、綜合專業實訓乃至畢業實習等;另一方面是貫穿學生課余生活的第二課堂,涵蓋了學生的軍訓、創新創業活動、短期培訓和講座、思想道德修養實踐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形成對人才的培養。
社會調查是實踐體系的最初環節,主要圍繞目前的電子商務企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社會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和應用現狀來開展,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來完成整個調查過程。
階段實習是社會調查的提升,該過程要求學生進入相關企業,全方位地體驗企業的運行、企業的電子商務環境和具體的業務流程。
學年論文則是在前期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形成對電子商務相應環節的自我思考,以論文的形式來總結學習所得。
創業實訓、綜合專業實訓是在學生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背景下開展的綜合性針對性的訓練,以進一步提升學生連接企業的能力。畢業實習則是對整個過程的總結,最終使得學生能夠順利進入企業開展工作。
以上過程中,社會調查在班級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階段實習、學年論文和畢業實習等環節由各自的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各自開展實踐,而創業實訓和綜合專業實訓則以分組的方式由專門的課程指導教師指導進行。
(二)存在主要問題
前述方案緊緊圍繞著學生能力提升的路徑來設計,具有合理性。但在開展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這樣的實踐體系存在諸多問題,不能完全滿足目前人才培養的要求。
1.整個實踐體系效果有限
體系中各個實踐環節完整且連續,但是實踐內容呈現離散化特征,與專業培養目標的耦合性不強,使得總體效果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前述實踐環節呈現任務化特征,在具體時刻發布具體的實踐任務,但前后實踐環節的內容卻關聯性不強,甚至學生最后的實踐內容可能與專業教學目標相差甚遠。
2.整個實踐過程的質量控制較難,難以形成一個有效的持續改進的機制
目前專業的整個實踐體系中,由于各個實踐項目的離散化特征,學生的階段實習、畢業實習等整個過程由綜合導師各自負責,雖有相關的質量控制要求,但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學生實踐的效果、實踐中的問題等情況很難得到有效反饋。
3.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及能力的培養非常有限
由于實踐內容管理松散,實踐效果反饋難,實踐內容不連續等情況,使學生的個人能力的激發和培養效果不佳,學生對實踐項目的開展熱情不高。同時,尚未形成創業項目孕育的有效機制。
由于上述的各種問題,使得現行的實踐教學體系亟須調整和改進,一方面需要解決實踐內容離散化的特點,形成前后延續并且可以有效評價的實踐內容;另一方面需要有效的制度進行質量監控,形成持續改進的機制;另外,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有機地開展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使得對應的實踐環節能真正行之有效、發揮作用,實現對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多方協同的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
針對前述的分析,我們希望構建一個校內和校外協同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平臺,在此平臺的基礎之上構建課內和課外協同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構建“校內+校外”協同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平臺
1.實踐平臺的核心
電子商務運營過程實際上涵蓋了電子商務完整的業務流程,從初期的企業和產品調研、標桿分析、店鋪設計、營銷方案設計到售前售后服務乃至數據分析等。
2.平臺的組成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設計一個實踐平臺,如圖2所示。平臺涵蓋了幾個方面:企業資源、實踐教學團隊、部分專業課程和學生社團。其中企業主要以開展電子商務銷售的企業為主,實踐教學團隊包括指導教師和學生,專業課程主要是運營類課程,學生社團主要是指與專業相關的社團。
3.校企的協同
(1)企業資源與實踐內容的協同
此處涉及的企業資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電子商務運營項目,中間涉及相應的資源,包括店鋪、產品和物流等;另一方面是企業的培訓資源,主要是指導教師和培訓課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提供的運營項目需要與學校的實踐教學內容及專業課程對接,根據不同年級提供不同內容。
(2)企業資源與校內管理的協同
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資源與實踐內容的對接,在管理上采用以下幾個方式:一是指定專門的對接教師,負責對應企業的對接事務;二是在日常管理中,通過實踐教學團隊和學生社團輔助的形式,相關的主題活動由學生社團參與發布和組織,教學團隊提供師資支持,包括學生日常的打卡和考核等。
4.東方學院實施概況
(1)將校外資源引入校內,實現平臺建設
利用學院的“大學生創業園”場地構建“電子商務創業實踐園”,以此為實地依托構建實踐平臺,期間引入企業資源,開展“高校蟻巢”項目,由此來提供常態化的以電商運營為主的創業實踐項目。
(2)因地制宜地與周邊企業開展合作
結合海寧和長安周邊的優勢,與許村家紡城、海寧皮革城等周邊資源開展電子商務運營合作,學生團隊通過這些資源在平臺上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3)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在實踐平臺實踐的學生以團隊形式通過自主報名來參與,團隊設組長,并形成日常的實踐管理團隊,管理團隊由企業人員、專業教師和學生組成,建立起相應的簽到制度、考核制度來評定學生的表現,以為后續的成績管理提供依據。
(二) 構建“課內+課外”協同的專業實踐體系
依托于實踐平臺來構建的專業實踐體系如圖3所示。其中“課內”是指培養方案中明確規定的各項專業實踐活動,“課外”是指學生在大學期間根據個人選擇在實踐平臺上參與的實踐活動。在此,學生可以根據學分置換的相關規定通過長期持續性地在實踐平臺上的實踐活動來置換課內的相應學分。
1.實踐體系的設計
在這個實踐體系中,學生長期持續性地參與電商運營項目,其中“階段1”主要是以調研、電子商務平臺學習和電子商務項目小組組建為主,主要面向大一階段;“階段2”涵蓋了競賽和具體電子商務項目的初步運營等內容,主要面向大二和大三階段;“階段3”是電子商務的深入運營和數據分析,主要面向大四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經考核符合要求的學生在每一階段可置換相應實踐環節的學分。
2.實踐體系中各方面的協同
通過這個實踐體系,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同時實踐體系中的各項內容相互協同作用,學生持續性地開展同類實踐,提升了實踐效果,其具體表現如下:
(1)實踐內容的協同
學生各個時期的實踐活動圍繞電子商務運營項目展開。在內容上“階段1”的實踐主要是學生在學習了電子商務概論的基礎上,圍繞阿里巴巴的平臺通過“阿里E課堂”及各類培訓來掌握典型的電子商務平臺的操作,了解基本的實操技能;“階段2”通過參與專業相關的各類競賽使學生理論結合實踐,明確網絡創業營銷和策劃的要點以及開展店鋪運營的要點,實施具體的運營;“階段3”則通過綜合專業實訓、各類創新創業項目、蟻巢項目等開展電子商務運營實操。通過三個層次的實踐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并由此實現學生實踐內容的連續性。
(2)實踐環節的協同
前述三個階段的實踐環節通過實踐平臺統一管理,在各個實踐環節中由淺及深,環環相扣,實現協同。在大一和大二初期,學生以取得第二課堂學分為目標,參加由社團組織的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大二和大三期間參與各類競賽,如由“電子商務學會”組織的三創賽和網頁設計大賽,通過競賽提升電子商務技術、寫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此期間,學生可在專業導師引導下申報科研課題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此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大四期間,實踐平臺主要圍繞“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結合學生前期電商運營項目的積累來深入開展運營項目。通過實踐平臺三個階段的內容設計,實現實踐環節的協同。
(三)建立制度保障平臺運行
顯然實踐平臺的正常運行需要制度保障,而另一方面由于平臺中的多數活動如電商運營項目等沒有納入培養方案中,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來提供支持。為此,需要建立相應的系列制度。
1.建立實踐平臺管理制度
包括納入平臺的實踐項目管理制度以及平臺所在實踐園的常規化管理制度,如團隊管理、師資管理和企業管理等。
2.建立系統化的學生考核管理制度
學生的各類課外實踐活動需納入統一管理,建立登記制度和考核制度,對學生依托于學校提供的實踐平臺實施的實踐活動進行常態化的監管,以有效監督學生的實踐活動情況。
3.建立實踐平臺活動置換課內實踐學分的制度
依據學生電商運營時間的長短和考核情況,建立起實踐活動置換學分的置換制度,相關的階段實習、學年論文和綜合專業實訓、創業實訓等實踐活動可通過課外的創業實踐活動來置換,由此提升學生在實踐平臺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三、總結和展望
良好的實踐平臺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長期的實施和不斷的改進才能真正發揮效用,達到構建的目的。目前的實訓體系在構建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如尋找合適并且穩定的企業資源、學生積極性的進一步激發、師資力量的構建和提升等。但在總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初步構建了這樣一個實踐平臺和體系。
毫無疑問,電子商務專業需要專業關聯密切的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能力,而構建一個校內外協同的實訓平臺意義重大。它打破地理因素,實現企業資源的融入以及依托這一平臺來構建課內外協同的實訓體系,從而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專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實現人才水平的提升。相信在今后不斷的實施中,平臺和實踐體系會更加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國發〔2017〕4號)[S]. 北京:國務院.
[2] 孫若瑩, 圍繞專業特色構建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電力教育.2012(17):96-97.
[3] 馬靜, 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應用型本科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 經貿實踐, 2017(12):359,361.
[4] 喬陽,馬洪娟.基于創新創業教育高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人才,2015(4):56-57,92.
[5] 占南. 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J].創新科技,2018(8):42-45.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