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摘 要 伴隨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教育教學工作者的提出了更多要求,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式也就在此基礎上顯露出諸多弊端。要想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教師就應當著重改善與優化教學課堂。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以新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115-01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在保障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下文主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對提升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了思考。
一、落實課前準備工作
(一)教師的課前備課環節。備課作為教師教學活動當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將該環節充分重視起來。同時還可以將集體備課的形式利用起來,讓教師們進行互相學習。教師應當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進行設計。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但要注重教授學生知識內容,還應當側重于培養學生學科能力。
(二)學生的課前預習環節。很多教師都未能將課前預習環節充分重視起來。然而,學生預習的效果與教學效果是產生直接聯系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進行舉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課前時間利用起來,去預習課文中的生字以及主要內容,并試著完成課后練習題。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就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練習題的完成情況,來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掌握,從而靈活調整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最終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
二、調動學生興趣
(一)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情感體驗
比如,教師在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篇課文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首先從學生的生活體驗著手,來組織教學課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去討論自己生活中值得自豪的事情,再讓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和全班同學分享自己值得自豪的事情。接著,教師再自然地引入教學內容:同學們現在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文章中提到的值得自豪的事情又是什么呢?從而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引導學生更快進入課堂學習中來。
(二)結合背景音樂,豐富情感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通常采用講解課文的形式來組織課堂,然而課文中的描述是僵硬的,教師就可以將音樂元素巧妙加入其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教師不但要注重給學生講解課文中的知識內容,還應當注重將學生聽覺、視覺激發出來,讓學生能夠去想象課文中描述的場景。就《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進行舉例,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給學生播放輕松的、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想象,輕輕閉上眼睛,對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感受,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當努力激發學生求知欲,將其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如,教師可以利用好課前幾分鐘時間,以此尋找突破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情緒,從而推動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就《海底世界》一課進行舉例,教師就可以首先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去了解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也能夠通過影像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致了解,并期待課文內容。
三、進行有效教學互動,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把握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并將這些內容合理利用起來,在教學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促進互動教學活動的進行。比如,教師在對《海底世界》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對文章內容的描述,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畫出相應的景象,在培養學生課文理解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與此同時,對于內容具備戲劇性課文,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課文演繹,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帶入自身情感,從而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將課堂教學活動生動地組織起來。
四、反思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注重進行課后反思,去總結與反思自身教法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當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靈活調整,不能夠一成不變,因為這樣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疲勞感。教師還應當注重多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及時總結每一節課中出現的問題,用于改善下次教學活動。課后,教師還應當關注學生的練習環節,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并及時想辦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優化教學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五、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關注課前準備環節,并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趣味性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并注重進行教學反思,才能更好提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金翠.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探討[J].考試周刊,2017(97):37.
[2]朱德忠,宋德茂.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育方法的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7(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