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萍
摘 要:在促進青少年素養提升的運動中,籃球運動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從現在的小學教學實踐來看,很多學校對籃球教學都缺乏應有的重視,不僅在專業師資力量方面支撐不足,而且教學目標也不夠明確,這就使籃球教學的質量受到影響。強化核心素養的培育,促進籃球教學質量的提升,這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極具現實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籃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03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1-0110-02
在小學籃球教學中,讓學生增強體驗,并使之保持應有的活動,這一點至關重要。教師應該對技術要領科學把握,對動作的內涵精準理解,并在對動作的規律進行了解的基礎上,本著有效、靈活、適時的方法組織學生參與競賽,使學生在競賽中獲得對籃球運動的獨特體驗,在最大程度上促進教學功能的發揮。
一、體育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新課改的推進和實施特別強調:對學生的教育應該聚焦核心素養的培育,應該講這是一個嶄新的教學理念。按核心素養理論的要求,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就相關知識進行深入講解,使學生實現對學習內容的精深了解和掌握。同時,這種核心素養還是基于學科教學中一種特定的能力培養、情感的升華與陶冶、價值取向的矯正和形成。而體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對體育基本技能與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包括了體育感情態度、能力的培養及價值觀的培養。
二、當前小學籃球教學凸顯的不足
(一)學校對籃球教學缺乏應有的重視
盡管國家一再強調推進素質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過于關注文化課教學而對體育教學有所忽略的現象大量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學難以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其具體表現是多方面的:無法保證籃球教學的場地,籃球本身數量較少,加上很多籃球都難以做到及時換新。體育教學配套設施極其落后,而且在資金方面保證不足,課時安排有限。同時,經常存在著體育教學讓位于文化教學的現象。即使有的學校體育課在課時上能夠得到保證,但是籃球課程是不是能夠開設,而且是不是已經做到了科學化和系統化,這本身并未得到有效監督與規范,具體的教學過程隨意性較強。
(二)籃球教學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小學體育教學所配備的教師數量有限,與文化課教師相比數量差別較大。即使擁有少量的體育教師也基本上局限在田徑方面,籃球教師奇缺。其實此種情形不但在小學大量存在,在中學也同樣如此。因為專業的籃球教師數量不足,籃球教學往往淪為心情調節的一種手段。學生難以接受系統化的學習,所形成的籃球理念很難做到清晰化和完整化。學生對籃球學習的意義并不了解,學習也缺乏興致。教師教學的具體過程并沒有科學的教學設計,而學生的籃球心理難以得到相應的培育,身體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這對學生日后的成長非常不利。
(三)籃球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
為使小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強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需要強調“玩”和“教”的有效結合。但是,許多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往往淡化了“教”的色彩,而突出了“玩”的特點:對教學計劃不能進行系統的梳理,也不能對教學目標進行清晰定位,學生往往利用體育課自娛自樂;沒能把學生的興趣與實際訓練更好地結合起來,致使很多教學良機白白流失掉。因此,小學籃球教學最關鍵的就是要促進學生對籃球興趣的培養。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創新小學籃球教學的方法和路徑
(一)創新小學籃球課程教學模式
1.實施分層教學
學生本身就存在著個體差異,加之籃球技術種類極多,所以,實施分層教學法對籃球教學極為有益。教師要根據不同教學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設立不同層次的具體教學目標,使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都能得到相應的滿足。這樣不但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有利,而且于學生的特長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球場上通常要分為后衛、中鋒與前鋒,這是根據活動階段所占據的位置不同進行安排的。這種安排的本身就凸顯了個體的差異,照顧到了不同隊員的特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對學生分組,進行分類施教,通過實戰訓練使學生的籃球技能獲得提升。
2.實施游戲教學
為防止教學過程的枯燥性,在籃球教學中應該嘗試著趣味性、對抗性與競爭性的引入,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通過單人進行或者多人協同動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可以進行互助屬性的,也可以實施干擾特點的,還可以運用對抗方式的訓練,視具體情況而定。運用籃球技戰術進行教學,可以憑借游戲一改教學過程枯燥乏味的現象,通過創新與變化使學生的動作技能得到相應的強化,進而促進動力定型的實現。
3.實施合作教學
以2~5人為一組,進行分組教學。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技術動作加以糾正,同時又能強化對相關動作的觀察,進而使動作的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在這一過程中對協同與配合進行嘗試,使學生的空間判斷與注意分配方面的能力得到積極發展。比如,以兩只手在胸前進行傳球練習,可以運用二人傳遞一球以及二人傳兩球的做法,也可以由多人對一球進行傳遞。通過彼此間的配合使技能得到強化,特別是能對傳球進行快速控制的能力的提高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4.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
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展現其視覺層面的直觀性,需要憑借多媒體、音響與掛圖等設備使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通過對籃球圖片進行更加生動的展示,對實際戰術以視頻的形式進行播放,可以更好地使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要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和運動習慣的形成,進而實現籃球教學效能的提高,必須借助現代教學設備,運用現代的教學理論,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對相關的動作進行描述,不僅要體現出難點、細節、動作,也要體現相應的規則,比如籃球的具體動作如何完成,教學過程怎樣通過音樂進行放松。此種教學不僅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有效調動,更會使課堂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獲得有效提升。
5.運用成功法進行教學
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作為教師,應該就學習的目標進行具體設定。學生在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之后,就會產生一種特定的愉悅感。比如,籃球運球比較容易出現碰腿的情況。在教師進行持續示范與講解的情況下,學生盡管有可能在動作上還不夠連貫,但是都可以把握其動作的基本要領。再輔以個別展示,就會使學生自信心得到有效提振。
(二)創新小學籃球競賽教學模式
1.把握競賽教學的關鍵
(1)進行多次熱身。學生需要對相關準備工作本身的重大意義認識清楚,要養成做好準備工作的好習慣。教師要對某些不按規定進行準備工作的學生有所防范,真正避免因為準備不足而導致具體到練中出現隱患的現象?;顒又行枰罁愂碌木唧w內容,有針對性地對運動損傷進行預防。
(2)對運動規則加以明確。因為不理解規則,學生在運動中就會出現受到傷害的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對相關的動作要求更加明確,確保各項動作在允許的范圍之內。比如,既然已經明確不允許有沖撞和推擠等情況出現,就應該在運動時嚴格遵守。只有對規則進行嚴格掌握,才能更好地利用規則,才能使對抗行為更加合理,也會使傷害現象得到預防。
(3)對技術進行細化。強化基本功的練習與指導,使正確的練習方法得以掌握。通常情況下可以從簡單的動作開始練起,在水平逐漸提高的情況下才體現出對抗性。
(4)注重運動過程的保護。教師需要將進行保護的具體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自我保護的技能得到提升。比如摔倒后應該馬上屈肘,同時團身、俯首,切忌采取臂撐地的方式。類似的技能應該熟練地加以掌握。
(5)提升運動過程的素質。要注重不同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靈敏度、耐力、力量與速度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同時必須依據籃球技術的基本特征,運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強化身體較弱部位的功能,以防運動過程出現損傷。
2.做好競賽教學的安排
具體分為A、B、C、D四大過程:
過程A:計3課時。在這一過程中把學生按2人分成一組,進行一對一的攻防練習。
過程B:計4課時。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列隊報數,根據男女性別不同分別按每3人分成一組。進行比賽時,男、女組同時進行,時間規定為1分鐘。時間一到,則下一組接力進行。這一過程中可以不考慮籃球的運動規則,只管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氛圍,但是應該及時遵守最基本的規則。比如,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如果出現拿著球跑的現象,就必須對其錯誤行為加以指正,使其在下一節的賽事中規避這種錯誤行為。
過程C:計4課時。在這一過程中由3人進行比賽,規定帶球走與2次運球。讓學生從中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之所以這樣規定,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籃球運動規則的了解。比賽時間規定為1分鐘。
過程D:計4課時。實施的方式是把比賽時間為1分鐘,改為誰能進球誰成為擂主,這樣做是為了增強競爭意識。此外,也可自行組成隊伍,讓那些技術較熟練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可以使比賽的時間得以縮短。另外,其他學生可增加上場比賽的次數。
四、結語
對小學生來講,籃球運動是他們喜愛的項目,如果能進行經常性的、有計劃的、有目的的籃球運動,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生長和發育,使學生的體質得到增強,進而實現身體健康的目標。因為籃球運動能夠在創新、拼搏、合作、團結等方面顯現出其鮮明的特點,所以籃球運動的開展對學生運動能力的發展和學生體育品質與健康行為等核心素質的培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文彬.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籃球課程教學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8(3):52-53.
[2]邱少斌.“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生籃球教學質量提升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