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摘要:在素質教育中,人文素養是占據主要位置的,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尤其是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發展生理和心理都是有利的。語文老師在人文素養中是很重要的,這對于語文老師是一種挑戰,因此文章中概述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關鍵詞:人文素養;初中教學;素質
隨著我國時代的發展,學生長期受以往的傳統思想束縛,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導致學生出現不正確、扭曲的價值觀,逐漸偏離日常正常的學習生活。學生在初中正是成長價值觀的階段,理應進行正確的教導,以人文素養作為重要目標,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1 人文素養的概述以及必需性
1.1 人文素養的概述
人文素養就是個人內在的涵養與品質。內在品質。具體來說:人文就是人文科學,素養就是精神與能力要素的結合。人文素養就是一種精神文化,對于學生的人格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關系著學生的健康發展。
1.2 人文素養的必需性
在我國現有的素質教育中,應當去適當的改變教育理念,去著重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現在這個發展飛速的時代,不光只有知識是重要的,要進行一些創新,注入一些有道德,有品格的人才造福人民。所以不僅要去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要去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品質。人文素養主要包含情感、積極、正確價值觀三個方面。健康的情感會讓學生擁有學習興趣的提高,以及豐富的情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希望學生能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里繁瑣的事情。而正確的價值觀是希望學生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對于一些事件的發生可以保持一個正確的看法以及做法。人文素養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夠使學生擁有完善的人格以及提高學生自我調節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1]
2 人文素養的策略
2.1 提高語文老師的人文素養、改變教育理念
第一,只有在老師本身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才能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才能進一步教導學生擁有人文素養。
第二,對于提升老師自身人文素養主要包含人格素養、情感素養、知識素養以及語言素養四個方面。只有語文老師具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才能對學生產生感染力,使學生熱愛教師,對老師的行為進行模仿,進而提升個人人文素養。
第三,初中語文學習的難度較大,因此初中語文課具有很大的價值,老師必須要依賴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課堂中,可以創新富有自己特色教育方式,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全面的素質教育,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第四,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語文文章,以及引導學生對文章寫作風格特征進行準確認知和把握,這樣學生們可以在積累語文素材的時候還可以拓展視野。進而學生們的知識儲備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對于學生在課本中多接觸到的作者,老師可以去引導學生去了解歷史背景,人物性格,以便于強化學習體驗。比如在學習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感受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屈原的背景等等,這樣就有助于深化學生對于文章的認知并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
2.2 多運用現代教學工具
在初中的語文課本里,文章都是以片段式展示出來,因此學生們很難深入了解和學習,也很難體會到作者和主人公的情感。因此多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可以使課本里的知識變的生動形象,使學生們可以全面的學習語文知識,感受作者的情感。比如在閱讀《回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有不一樣的感知。首先,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與我們現在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學生通過文章節選很難真正的去了解魯迅先生,所以老師通過視頻、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魯迅先生所處的歷史。其次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魯迅先生的視頻。單獨的文章它的片面性比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全面的人物性格,再對《回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進行分析和判斷,讓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優秀品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3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初中是學生還在成長的階段,學生眼界和認知水平不高,并不能獨自理解和體會文中的思想和精神,就需要老師適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過程中,可以從宏觀層面上把握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情況,從而去引導學生感知人文教育的魅力,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趣味性。 這一過程中要把握學生的素質教育,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探索,深度挖掘文中的人文教育,以此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人文教育,激發出學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自覺地將理想與現實聯系起來,朝著目標不斷努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學理念中,高度重視學生的素質教養,著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需要挖掘文中的人文因素,幫助學生抵制外界不正確因素,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老師們都應以一顆包容的心去教育學生,以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順利成長。
參考文獻
[1]于滿山.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J].考試周刊 ,2018(1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