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展



“活到老,學到老。”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鏈條中重要的一環。如今,老年人的學習熱情高漲,老年大學一座難求早已不是新聞。
本刊記者也在今年采訪老年大學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幅幅令人振奮的畫面——老有所學的逐步實現,老年大學成為這些銀發學生們起舞的平臺,助他們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
有作為,建好思想基地
老年大學之所以是特殊的學校,在于老年大學是由一個特殊的群體所構成,突出的特點體現在一個“老”字上。他們像是一群“老小孩”,學校像是個“小社會”。
松松垮垮不是老年大學,自由散漫也不是老年大學。對此,應急管理部老年大學組織所有辦學人員認真梳理14年來教學建設的歷史傳承,同時充分借鑒兄弟學校的教學工作經驗做法,從課程設置、教學工作督查、教學成效評估等方面,比較細致全面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教學工作制度,師生人手一冊,嚴格執行,規范管理。這些都克服了教學工作中存在的隨意性,努力做到將每一項工作、每一名學員都納入到制度管理的范圍。特別是發揮各班班長作用,協助做好學員考勤、師生溝通等工作,激發學員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動性。發揮各班微信群的作用,將“互聯網+”運用于日常教學服務與管理中。老同志們感慨地說:“學校秩序井然,求知氛圍濃厚。學校就要像這個樣子,就是要把制度和規矩立起來。”
同樣是借助互聯網技術,交通運輸部老年大學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載體,建立了老同志智能服務平臺,平臺整合了黨建、工作動態、離退休待遇和醫療費報銷查詢、建言獻策、通信錄、便捷服務等15項功能于一體,有效提升了離退休干部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交通運輸部離退休干部局正在探索建立遠程教育,計劃在部機關老年大學與2個活動站進行試點,實現“主課堂”與“分課堂”之間的同步網絡視頻教學,試點成功后將推廣到所有活動站。還將借助“互聯網+”,為老同志在家學習提供網上免費教學資源,形成“家課堂”。
同樣是學校管理,長期以來,商務部老年大學在辦學中牢固樹立“精準服務”理念,把“精準、精細”的要求貫穿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一是做到精準謀劃。每學年前召開教學工作會議議教,年中召開教學工作培訓、開展教學交流研究,每學期末搞好教學評估,定期采取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反復征詢不同年齡、不同層次老同志學習需求,確保課程設置、教師選聘、教學管理等方面做到靶向定位、精準發力。
【記者手記】
我國老年教育起始于1983年,以中國首家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老年大學成立為開端。2016年處在老年教育發展變革階段,老年教育首次出現在了國家五年規劃之中;國務院發布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又明確提出要“加快老年教育服務、擴大老年教育供給、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和推動相關制度建設”等相關政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支持的同時,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高。目前中國有2.5億60歲以上老年人口,其中60%-70%的老年人有老年教育需求。據此前媒體報道,就財富的擁有量來看,中老年群體是擁有財富最高的人群,尤其是在未來5-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二次嬰兒潮的高凈值人群逐漸步入老年,他們在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會持續升溫,享受型消費將成為潮流。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為:“老年教育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他表示,未來國家要發展老年心理等多種老年教育、辦更多老年教育機構,讓老年人過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都躺到養老院去。
有進步,助力老年人實現美好夢想
由于老年大學的獨特屬性,學員在校就讀時間比較長,使得各學科班的學員都是由共同的興趣愛好聚集而來,有相同的文化追求、相近的價值取向,從而產生共同語言,形成共同文化圈。從某種角度來看,各個班級更像一個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社團。由于老年大學的存在,這些“圈友”也有了多彩多姿的活動內容。
國家統計局老年大學攝影班的學員在學習攝影技術中穿插講解電腦、手機的圖片處理軟件,使得大家都成了多面手。而手工制作班和視頻制作班更因“結對子”,從而視頻班為手工班錄制小視頻,視頻班的學員練了手,手工班的學員也有了個人紀錄片。
交通部老年大學則打造沒有圍墻的“校外課堂”,組織學員到校外進行現場教學,比如組織國畫班、攝影班的學員到美術館、博物館、公園、街道胡同等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紅28軍軍部舊址、安徽大別山烈士陵園、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吉林遼源萬人坑、海南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調研……深受學員歡迎。
國家知識產權局離退休干部部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緊緊圍繞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市面上有一些古代詩詞課給老年人“填鴨式”的印象,教案枯燥、方法落后,老年人學起來總覺得索然寡味。校方發現老同志們參加詩詞班是抱著欣賞的態度來的,他們并不指望學到更多更深的古典詩詞知識和寫出高深的詩詞來,主要是為欣賞詩詞的藝術情趣。因此,校方特別邀請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研究生給老同志們舉辦詩詞講座。講座從李白、杜甫、王維、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文豪的詩詞入手,結合其一生經歷解讀他們的詩詞意境、成就。這種講座受到廣泛好評,老同志們紛紛表示詩詞講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詩詞中有故事,故事中有感悟。
針對高齡老人的學習需求,國家統計局老年大學專門開設了茶座養生班,授課的專家是附近醫院的醫生,將講授清楚、熱情耐心的醫生,簽約為學校定期授課的合作老師。這種醫生直接走進課堂,和老人們圍桌而坐,讓老人與專家、大夫面對面咨詢交流的形式,既緩解了他們看病難的問題,又滿足了他們對養生知識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解決了80歲以上的老干部行動不便,難以參加其他課程學習的問題。茶座養生班因學習環境輕松,交流自由,咨詢話題廣泛等原因,受到高齡老同志的一致好評。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年學員們求新求變的需求也更加強烈,大家希望不斷開設新的課程,希望有新的更高水平的老師任教。同時,讓經過多年在校學習已具備了一定專業水平的資深學員,如何從老有所學到學有所用,即學習成果的轉化、學習成果的社會化,成為了老年大學提高辦學質量、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的努力方向。
商務部老年大學不僅是老同志學習知識的“主陣地”,也是他們展示才能的“主戰場”。近年來,圍繞“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國夢”主題,組織快閃、匯演走進軍營、社區、敬老院等文化活動,舉辦“一帶一路”攝影展、“同心繪藍圖,共筑中國夢”書畫展、“共慶祖國華誕,歌頌偉大成就”歌曲展示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詩歌朗誦會等文藝展示,匯聚了正能量、傳播了好聲音、展現了新形象,也集聚了一大批多才多藝的優秀“學生”。比如,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成了文藝演出的“臺柱子”,臺港澳司原司長王暉成為各大活動的“特邀攝影師”,前任工會主席呂征變身“舞蹈隊長”等。
國資委機械老年大學的老同志一直是國資委管理局老年文藝團體的骨干力量,去年機械老年大學舞蹈隊精心編排的藏族舞蹈《再唱山歌給黨聽》得到了領導的高度評價。國資委機械老年大學組織11名演職人員參與編排的舞蹈《不忘初心》在第六屆全國老年大學文藝匯演中榮獲舞蹈類一等獎——“金牡丹獎”。老同志們在中央國家機關和國資委系統組織的合唱、舞蹈、臺球、象棋等諸多活動中大展風采,帶動了一大批老年人“走出來,動起來”。在實踐中創造“快樂”。注重構建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不斷增強學校底蘊。
【記者手記】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習總書記的囑托對老年教育也同樣適用,老年大學學員是老年人群中相對活躍的群體,他們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可以凝聚起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對家庭、社會上其他老年人、其他人群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老年教育的本質是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質以完善人生,這些老年大學通過新編教材培養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提倡增加課外活動,組織老年人參加各類文化活動,促進老年人多方面地展示自己。正可謂,老樹新芽知春早,一樣深情吐蕊歡。
有快樂,成為豐富人生的最美舞臺
京城六月,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近百名應急管理部的離退休干部和老年大學學員用一種時尚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的祝福。揮舞的國旗、嘹亮的歌聲、輕快的舞步……銀發“快閃”表演吸引了眾多市民紛紛加入,一起深情唱響“我和我的祖國”。退休干部朱玉仁作為主唱,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她說:“我今年已經73歲了,今天能夠和大家共唱這首歌,把對祖國的熱愛唱出來,感覺非常自豪。” 89歲高齡的退休干部賈蘊真說:“我是這次活動中年齡最大的參與者,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激動,祝福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國泰民安!”這場“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只是各家老年大學今年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個精彩部分。
在參觀各家老年大學校園以及閱讀資料的過程中,每一處教學設施,每一幅學員作品,每一段描述文字都使記者深切感受到老年教育存在的意義以及必要性。區別于“老年社區”與“老年活動中心”,這些老年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它將課堂教育與社會活動相結合,規范的體系和硬件設施給予了學員良好的“校園歸屬感”。取得這種種成績的根本原因,首先離不開上級領導對老年教育的重視。再者,各部委老干局及學校領導班子也在根據老年人的需要制訂各科教學大綱和計劃,并且培養了熱愛老年教育的師資隊伍和樂于奉獻的學員骨干隊伍。這所有一切結合并且誕育出的,就是各家老年大學擁有百花齊放的“老年教育”。
國家知識產權局老年大學在了解老同志需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春季插花講座、谷雨茶會活動,分別與兄弟單位的老年大學舉辦了多期“家庭財產保護與繼承”法律講座,老同志們都感到這些講座和活動既豐富生活、陶冶情操、養生養心,又能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在這里甚至連老年大學的廣場舞班都緊跟潮流,除了傳統的廣場舞,舞蹈老師又根據前不久熱播的古裝劇《如懿傳》編了新版廣場舞,讓銀發學生頗覺新鮮。最近這些阿姨們又跳上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謂常變常新。
除了深耕自有資源,各家老年大學還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因為“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只要有向兄弟學校學習的機會,這些老年大學的領導總是積極支持教師、教研人員、管理人員外出參加教學教研預管理活動。
國際方面的溝通與交流,已有一些老年大學做了多層次的嘗試。今年來自斯洛伐克、印度、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捷克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年大學學員、校長、主管教育的官員,共計165人,分成五組,分別走進水利部、商務部、國資委物資、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五所老年大學,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交流與體驗活動,并與各校學員開展近距離交流,親身感受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統計局老年大學校長龍玲表示,隨著世界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國際間的老年游學愈加廣泛,國際交流不斷加深,將有利促進老年教育的國際化發展。
【記者手記】
康德曾說過:“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學習提高是一項終身的事業,是人一生不斷學習完善的過程。老年人只有不斷學習完善自己,才能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對生命的熱情,從而提高生活質量,體現生命的價值,成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
“壯心未與年俱老”,只要心態年輕,何懼歲月催老?只要不斷學習,人生自會開闊。隨著老年教育不斷推進,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更優雅地老去,擁有更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