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加廖
摘 要:如何在學生發展能力的基礎上來實施科學、合適的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研究的問題,想要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上就必須制定出合適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并且對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本質出發,整合學生的各項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學生發展能力;初中教學;歷史與社會
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學習與歷史課程的學習不太一樣,歷史與社會更注重于學生分析問題、觀察細節的能力,更考驗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從發展學生能力出來詳細的制定教學任務與教學活動。這門課程更注重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且要求學生具有探究能力,歷史與社會的學習比較全面,涉及到歷史、政治、地理等等。當然,任何一個學生都不是一開始就擁有這些能力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各項能力。另外,有很多學校的歷史與社會的課程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不能夠滿足新課標的以學生為本的要求,在課堂上過于注重學生的探究的能力以至于把課程的主要目標遺忘,過多的探究環節會阻礙學生能力的發展,還有合作學習沒有深入交流等問題,這些在本文中都淺顯的提到了解決的對策。
一、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的發展現狀
(一)過多的探究過程阻塞學生發展能力。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是綜合性比較強且比較枯燥的課程,課程的特點決定著教學的方式,很多教師都喜歡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很多探究的環節,當然這些探究環節都能提升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等,但是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難以把握一個度,導致在課堂上的探究環節太多了,學生也會感到這門課非??菰?,阻礙了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比如在學習《探尋絲綢之路》的時候,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根據絲綢之路的經過的各個地點來分析出絲綢之路的發展的過程,如果只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樣探究任務就會占用教學的大量時間,反過來想,如果這些絲綢之路的發展過程能夠經過教師配上生動的語言進行分析會比學生自己探究好得多,因此教師要保證探究環節的比重,以保證學生的各項能力全面發展。
(二)合作學習分配任務不科學,交流較為生硬。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采用小組教學的方式,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但是很多教學任務分配的比較不科學,導致一個小組經常就一個人來思考教師的問題或任務,小組另外的幾個人都是出于被牽著走的狀態,并沒有主動學習,違背了小組學習的目的。很多教師都希望合作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可以互幫互助,其實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真正的積極思考問題、積極交流的小組比較少,甚至有很多小組都不交流不溝通,出現效率低下的問題,這樣就影響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該合理的設計小組人員與教學任務,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分配到任務。
二、基于學生發展能力對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的對策研究
(一)采用專題教學的方式,充實教學內容。如今的新課改標準要求學生發展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主要核心就是全面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要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專題教學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整合知識點的能力。教師都應知道,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都是以歷史發展的方向來編寫的,要鍛煉學生的整個能力就要求學生從眾多的歷史中進行與社會的聯系與整合。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專題來讓學生對歷史的現象與社會整合起來,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與應用,另外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充實課堂的教學內容。在講解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這一話題列為一個專題,可以讓學生從歷史的起源開始探索各個朝代所實行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選舉制度等等,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記憶,這樣的專題化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深入層次的與社會連接的知識點。另外,專題化的學習更能提升學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改善小組討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探究與交流能力。教師在設計歷史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方案的時候,要合理的看待培養學生能力的問題,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有相應的對照。課堂上的時間是比較珍貴的,教師要在最短的時間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當然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的去汲取知識,學習的效果也比較好。正因如此,很多教師認為小組討論學習是比較好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此外,歷史本來就是一個供學生討論的學科,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有助于對歷史辯證思想的理解。小組討論學習容易出現人員分配不均,出現交流障礙等等,教師應該在剛開始討論的時候布置好小組每個成員的任務,在討論結束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提升學生小組學習的參與性,另外教師也要經常與學生交流討論,讓整個小組討論的過程不是那么生硬,這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等,在小組學習的教學方式成熟之后,教師可以挑選小組組長,這樣更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的歷史與社會課程在整個育人體系中都是比較重要的,學習歷史可以知理,與社會的融合更能提升歷史的應用性。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每一個教學任務都應該有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的目標,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呂峰.從學生發展能力出發探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J].教書育人,2016(14):76-77.
[2]孫波.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J].文教資料,2015(34):181-183.
[3]蔣紅玲.初中歷史與社會案例教學實效性初探[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5(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