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彤
摘 要:美術教學作為小學教育階段諸多科目中的一門藝術類學科,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激發學生想象力以及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版畫作為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做好其相關的教學工作具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就小學版畫教學進行了相關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版畫教學;思考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各項能力培養的基礎時期,做好其相應的教育工作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及綜合素養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版畫作為一種尤為重要的一項內容,該藝術形式綜合性較強,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美術學習趣味性以及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如何在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做好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工作,也越來越受到小學美術教師的關注。
一、小學美術版畫教學概述
版畫是美術藝術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形式,它既具有平面美術效果,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空間感,是一種綜合了多種美術元素的藝術形式。作為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將其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對于提升學生對于藝術的認知以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實施以及新課改的深化,版畫教學也被廣泛的應用到現代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
二、小學美術版畫教學現狀分析
(一)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取得成績概述
現代教育對于小學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其不僅要做好學生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還需要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培養。在這一背景下,廣大范圍內的小學也都將一些藝術類及體育類課程納入到教學系統當中,其中就包括美術教學。而版畫作為美術教學過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內容,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小學美術版畫也被廣泛的應用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并且在鍛煉學生繪畫能力、構思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1]。不僅如此,通過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普遍得到了提升。
(二)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盡管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但是在現階段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首先,教師和家長對于版畫這一藝術形式缺乏正確的認識,使得在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由于方法選擇不當導致其作用很難得以真正的發揮;其次,有一大部分同學對于版畫的學習興致并不是特別的高,使得其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很難真的意義上去對版畫進行認知和理解,這樣也就必然不能實現學生藝術素養的有效提升。
三、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具體策略分析
(一)轉變教學理念
要想做好小學美術版畫教學工作,其中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個策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主動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并同時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將一些藝術價值及綜合價值較高的版畫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引導學生對版畫的結構、色彩等進行認知,同時采取綜合性教學方法,以此來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木版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小木塊,然后分發給學生,同時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對一些木質版畫進行展示,待學生對版畫有了初步的認知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在木板上進行創作,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的保證版畫教學的有效性[2]。
(二)將分層次教學應用其中
所謂的分層次教學,指的就是在進行版畫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習慣及性格特點來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具體來講,首先,應根據學生的年級及班次不同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對版畫這一藝術進行直觀的感受和認知;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則需要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藝術創作,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創作,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于版畫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于版畫這一藝術的認知,對于提升學生藝術修養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對版畫進行近距離感受
對于版畫藝術而言,其作為一種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民間文化藝術,其最精華也是最具藝術性的作品通常來自民間的版畫傳承人,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版畫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邀請一些當地有代表性的民間版畫傳承人走進學生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版畫創作,通過這種近距離的感受,可以更好的激發起學生對于版畫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就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實現學生藝術素養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做好版畫教學在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培養學生觀察力和空間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非常基礎的作用。盡管現階段我國小學美術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依然存在著各類問題。只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學生進行美術版畫教學,才能更好的發揮版畫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高鵬.淺談小學版畫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7(06):131.
[2]魏茜茜.版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7(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