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林
【關鍵詞】 學困生;轉化;學習興趣;心理輔導;表揚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55—01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學困生,他們的學習成績不佳,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低效。這些學生往往因為家庭或者自身的原因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有些學困生不僅不認真聽講甚至還會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對于教師來說,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下面,筆者就學困生的轉化談一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從學習興趣和學業水平入手轉化學困生
人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活動中慢慢培養與發展起來的。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開展教學,要照顧到學困生的學業水平,適度加入一些趣味性較強、內容淺顯的教學內容。當然,還要注意這種教學趣味性的延續,以激趣開始,以提趣收尾。唯其如此,方能保持和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采用與借鑒的方法主要有:
1. 角色扮演法。絕大部分學生天真活潑,特別容易進入角色。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讓學困生扮演一些簡單角色,進行會話表演。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運用角色扮演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為學困生提供展示平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學得越來越自信。
2. 游戲教學法。初中生基本還處在好動愛玩、喜歡新奇有趣事物的階段。教師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游戲活動,教學效果將會非常顯著,也有利于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充分挖掘學科知識中的激趣點。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特點,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科知識中的激趣點,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4. 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在各科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絕大部分學困生就是因為未能順利解決這些困難,導致問題日積月累,逐漸地失去了學習興趣。而幫助學困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對其進行學法指導,他們就能慢慢掌握該學科的知識,學習興趣也會逐步穩定。
二、適時適度地予以心理輔導
1. 注重學習動機的培養。缺乏學習動機是學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的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學習動機的不足所抑制。因此,要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是關鍵。
2. 注重不良情緒的消除。學困生往往都存在某些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又反過來影響并阻礙著他們的學習。為此,教師要設法消除學困生的不良情緒,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
三、采用表揚、獎勵等正強化手段
陽性強化法是建立、訓練某種良好行為的治療技術或矯正方法,也稱“正強化法”,即運用正強化原則,每當孩子出現所期望的心理與目標行為或者一種符合要求的良好行為之后,采取獎勵辦法,立刻強化,以增強此種行為出現的頻率。教師適時采用表揚與獎勵等正強化手段,不僅可以促進后進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自尊、自信的心理狀態,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于班級中的學困生,一些教師會因他們學習成績的不理想,而對其身上的其他優點視而不見,早早地給他們扣上了“差生”的帽子。這種評價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的正面評價對學困生尤為重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語言是一種信號,一種刺激,它很起作用,對心理對生理都很起作用……不要隨便說他們笨,不要打擊他們,先進的教師總是千方百計地鼓勵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由落后生變為一般生,甚至成為優等生。學困生在班級中長期處于劣勢地位,自卑心理明顯,時常感到壓抑、苦悶,時常會以冷漠和無所謂的態度來掩飾自己對失敗的畏懼。其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極為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鼓勵。如果能在哪門學科學習上得到老師較多的肯定與鼓勵,他們則會對這門學科表現出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對于學困生,如果我們繼續采取訓誡或懲罰的方式,無疑是在做無用功,倒不如換一種思維方式,采用表揚、獎勵之類的正強化手段,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這會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學困生的轉化與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地逐步去轉化他們,慢慢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學業水平,使他們具備更強的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更豐富的知識,以及良好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