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進雄
【關鍵詞】 語文教學;核心素養;智慧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53—01
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構建新型語文教學智慧課堂,創設智慧語文課堂學習環境,是未來語文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語文智慧課堂構建要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出發點,緊扣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努力營建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的智慧環境。
一、智慧課堂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供必要條件
1.智慧課堂為拓展學生語文學習思維提供了可能。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移動終端、交互式白板等信息化設備開始進入教室,物聯網、云計算、在線教學平臺、信息化教學APP、工具軟件等也被引用到課堂中來。這些信息化的軟件和設備,建構出了一個高度感知、互通共享、協同服務的智慧學習環境,這個環境極大地刺激著學生的求知欲望,對拓展學生的思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智慧課堂為提升教師語文教學思維提供了幫助。智慧課堂為教師創新教學模式,變革教學思維提供了幫助。借助智慧課堂云網端的信息化平臺,教師可以利用移動智能端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交流、和諧互動。如物聯網的感知技術、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的廣泛使用,摒棄了傳統課堂單調、乏味的局面,形成了生動的立體化溝通交流空間。教師可以利用動態數據和學習分析技術,通過課前預習和測評反饋,量身定做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時監測和互動交流,實現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智能化作業推送和微課式輔導。
二、智慧課堂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創造良好環境
1.智慧課堂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華東師大祝智庭教授主張借助信息技術創建智慧學習環境,促進學習者的智慧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也提出要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智慧學習環境是實現這種學習的最有效手段。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課程的表現形態越來越數字化、立體化,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組合愈加緊密。依靠互聯網,語文課程更加注重學術性與生活化的高度融合,內容與生活的關聯愈發緊密,學生可以依靠各種新型媒介獲取大量前沿、豐富的知識,也可以親身參與到各類實踐活動中來,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2.智慧課堂是學生個性得到鍛煉的舞臺。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材、課堂和教師為中心,教學理念相對滯后,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應付地位。而智慧課堂的真諦就是構建技術融合的學習環境,力求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和美好的成長體驗,利用云平臺實現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滿足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個性化要求,逐步培養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三、 智慧課堂為提升審美鑒賞能力創造優質平臺
1.智慧課堂為學生實現海量閱讀提供了便利。語文學習中,學生主要依靠閱讀大量優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而獲得審美體驗,激發審美想象,形成審美意識,提升審美能力。智慧課堂中,移動終端里面的學習資源,可通過無線投屏神器實現共享。學生利用移動終端,既可以與教師、同學互動交流,也可以在線學習相關課程和配套資料。對于學生的閱讀需求,可通過建立電子書庫,收錄國內外名篇實現資源共享,使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利用移動終端進行閱讀學習,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對學習成果進行精準研判、科學評價,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2. 智慧課堂為學生實現文化傳承搭建了平臺。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辨別不同文化的魅力與優劣,從而樹立文化自信。“互聯網+”給學生展現出了廣闊的文化舞臺,智慧課堂的建設與使用為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覺,拓展學生的文化能力搭建了平臺。
總之,隨著教育信息化手段的進一步加強,語文智慧課堂建設的演繹、生成必將帶來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帶來課程評價制度和方法的革新。隨著語文智慧課堂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相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將會進一步得到推進和落實。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