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惠
【關鍵詞】 物理教學;翻轉課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00—01
隨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教學變革過程中逐步深入推廣,中學物理學科的教學模式、教育教學的理念以及教材、評價體系也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設計策略,翻轉課堂在物理教學中有效的運用,更強調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入翻轉課堂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筆者就翻轉課堂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踐的有效性策略進行淺要的分析。
一、翻轉課堂的特點
1.翻轉課堂改變了知識傳播模式
首先,隨著技術對教育的滲透,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人們可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翻轉課堂模式的產生,正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行之有效的融合結果,不僅能體現信息技術的優勢,還能體現教師本身的價值。翻轉課堂使課程知識的傳播不用在課堂完成,而是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借助教學視頻學習,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其次從知識的重復性看,傳統課堂受限于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是不可逆的。翻轉課堂賦予了學生多次觀看的條件,學生可借助教學視頻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靠。最后從知識的拓展性來看,傳統教學屬于灌輸性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既缺乏建構主義提出的學習條件,又沒有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翻轉課堂通過課前的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2.翻轉課堂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首先,翻轉課堂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傳統教學難以做到關照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加劇了學生的認知差異。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按照自身能力安排學習進度,課堂不再是約束學習的場所。其次,翻轉課堂有效實現了師生互動,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于知識的傳授,教學難以產生思想的共鳴,而翻轉課堂,真正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根據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學習是讓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知識而學,并且認為傳統教學并不能提供學生各自學習所需要的時間和幫助。傳統課堂教學,部分教師往往關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而忽視了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受限于教學進度、教學安排,被拋棄于常規的教學節奏之外,成為課堂的“旁觀者”。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給學生創造了適合自己的教學條件,通過課外觀看視頻、課內交流討論,學生不僅可以解決課前學習遇到的問題,還可以“溫故而知新”,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二、物理教學引入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1.構建以師生對話為中心的課堂
中學物理課堂是要求師生產生思想碰撞共鳴的課堂,同時物理是一門不斷探索和發展的學科,教師如果以知識權威者的角色自居,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毫無意義的。翻轉課堂實現的不僅僅是課堂形式上的翻轉,更是師生關系的翻轉。學生通過觀看學科資源,來到課堂時,儼然成為一個個思考的靈魂,帶著各種問題的思考者。教師則需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恢復自己原有的角色,面對學生開展一次“詩意的棲息”。此時,師生關系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而是教師通過對話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實現師生課堂的共鳴。
2.設計為學生個性化服務的課程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類的需要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不斷滿足其需求的過程。筆者認為:課程教學應該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實施,教師應該重新設計課程,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訴求。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課程整體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課堂。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傳統教學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差異。翻轉課堂應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課前借助于各種教學資源,同一班級允許存在不同的學習進度。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超前學習下一章節內容,學習能力弱的同學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學習,直到掌握所學知識才開始下一環節。
翻轉課堂要真正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安排學習,學習不再是“齊步走”,而是因材施教。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實施,還要實現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傳統教學關注于知識和技能的評價,難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本身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翻轉課堂的實施,評價標準應該考慮學生在認知能力、先天經驗、性別及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因此,學生在個性化發展中存在不同的差異性,評價標準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單一的評價方式。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