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數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小學數學是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開展的一門主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扎實數學基礎為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打地基,將數學與生活靈活的結合等。小學數學靈活易變,因此多元化的數學教學理念在數學當中的應用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 ?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52-01
新課程改革強調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多元化教學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首要選擇。我們要在保留傳統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探索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貼合現代化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完成扎實的教學基礎之上,讓每一個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一、多元化教學的作用
1.鍛煉學生探究能力
當代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獨立思考,有較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學數學的教學上更是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教師講授,崇尚用題海戰術來提高數學能力。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應試教育的考核,弊端就是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有了局限性,遇到問題只會呆板的用教師講授過的方法,不知靈活變通,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新教育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學強調教師是學習引導者,學生是學習主體。采取同桌之間交流學習、小組學習、班級之間交流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數學學習的方法、特點、規律。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室、信息化教學逐漸的在全國各地開始普及。傳統的教學課堂老師只拿一支粉筆給學生教授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抽象思維不發達,數學上涉及到的很多空間知識他們往往不能理解。而多媒體教室中,各種軟件、視頻的應用,不但很好地幫助學生對抽象的事物有一個直觀的理解,還能夠通過在教學中應用相應的動畫、圖片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教學手段得到充分發揮
現代教育提倡人的終身學習,教師要在扎實掌握專業素養的基礎上,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科技手段,并將學到的教學手段貫徹落實在教學過程中,這不僅是多元化教學的作用之一,也是新課標改革對教師隊伍提出的更高要求。現如今是信息化社會,網絡發達,教師可以容易地找到很多教學相關的資源,學習不同的教學手段,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的發展,為小學生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二、多元化教學的應用
1.情境教學,增加學習趣味性
情境教學是讓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是加深印象的一種方式,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尤其對于小學生的年齡問題,他們對很多事認知不全,這時候通過情境進行引導,可以讓他們對教學內容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知識點的講述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小學生的思維就像平靜的湖面,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就像是向湖面扔一塊石子,有了這個刺激,就會激起思維的浪花,也正是通過這種刺激,讓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去學,學生學的會更快更好,老師也會教的更加輕松。
2.小組合作,學生之間相互學習
小組合作,就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組員之間要發揮各自所長、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數學教學中,也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利用小組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融入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數學學習氛圍中,最終實現教學目的。小組學習的開展,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分組中,要求老師了解學生的情況,綜合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動手能力等等,然后根據學生的特長,進行搭配分組,要求一個組內,有學習能力好的、有理解能力好的、有動手能力好的、有領導能力強的、有擅長思考的等等。分組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要避免是隨機分組,因為隨機分組不能讓這個小組成為一個最優的團隊,不能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要嚴格落實提出的分組要求,做好分組工作,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最優化。
3.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也就是新課標提出的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的要求,這就很好地解決了以往學生出現的不知道學什么的問題,在上課前老師先將本節課所涉及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提出,然后帶著問題,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這樣學生聽課過程中就會帶著問題,也會在上課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的答案,如果他們自己在聽課過程中沒有得到答案,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樣有目的性的學習,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讓課堂質量得到提高。在課堂結束后,老師還要提出比課堂中解決的問題相對難度高一點的問題,讓學生在課下解決,這樣,可以讓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得到鞏固,讓學生真正掌握該知識點。做到以上要求,也就滿足了前面提出的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的要求,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形成數學思維,為今后數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構建互動課堂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新課標確定了教師學習引導者的地位和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但引導的意義不低于主體的意義,反而是對教師教學的更大考驗。小學生大都活潑好動,良好的互動有利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課堂紀律的維持。其次,構建“互動課堂”能夠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加深感情,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互動,教師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自身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以及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總而言之,學習不只是單獨個體的行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同樣重要。
教育具有多樣性,不是一件能簡單完成的事情,但是通過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理念,不斷反思學習,就成了一件不能說不簡單的事情。小學數學的教學屬于人的啟蒙教育階段,在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更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夯實數學的基礎,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做好鋪墊工作。
參考文獻:
[1]趙冬臣,馬云鵬,張玉敏,等.小學數學課堂師生話語的定量研究——以13節優秀課例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2]石芳.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探討[J].才智,2014(09).
[3]陳保平.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