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
摘 ? ?要: 高校學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充分地將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這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有力彰顯。本文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三個層面,探究“以人為本”視域下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依據,對當前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行分析,提出對策,以期為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 以人為本 ? ?高校大學生 ? ?自我管理教育
一、“以人為本”視域下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支撐依據
“以人為本”理念是高校開展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不管在教學還是在管理中都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目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管理意識進行培養。以人為本視域下的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理念,不是完全否定教師在教育和管理中的地位,實際上更需要教師職能和角色的轉變,需要教師將自身定位于“引導者”和“輔助者”。教師的主要職能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手段”,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并非批判教師、學生地位和身份,而是轉變教育方式和理念。可以將高校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看作“以人為本”理念的一種探索和實踐,這一實踐有著可行的理論支撐。
(一)“以人為本”視域下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教育學支撐理論。
教育學理論對教育活動做出明確解釋,教育活動有著主客體的區別。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學生是管理和教育的主體,相應的也是管理和教育的對象。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具有能動性,只有他們對教育活動或教育內容進行內化之后才能受其作用。因此,可以說受教育者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是教育活動實現目標的關鍵。高校大學生實行自我管理教育正是滿足了如此要求。
(二)“以人為本”視域下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心理學支撐理論。
心理學理論認為人類內源性需求正是學習。學習活動一方面需要外部環境對其進行強化,另一方面需要人們以主體角色進行學習,用在高校管理和教育上,可以理解為學生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就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而非靠學校的教育管理進行自身的強化。學校的結業課程通常以試卷的形式考查學生,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內源需求的一種忽視。但是實行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正是體現學生主體能動性、滿足內源需求的一種方式。
(三)“以人為本”視域下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社會學支撐理論。
社會學認為人總是處于社會之中,在社會關系中相互發生關系和作用,人類的所有活動都是在社會中的互動和交往活動。人類的各種行為意義的產生是在與社會、與他人互動中所產生的。學校教育活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一種交互活動。從社會學理論看,以往的高校教育管理活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少,基本上都是教師主導一些,不管是教學還是管理。但是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多,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以人為本”視域下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一)信息網絡化背景下,一些大學生認識自我能力缺乏。
學校的社會進修學生、專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都是高校學生管理教育對象。國家教育部在加強和改進學生教育工作意見時曾指出,當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改進和改進的關鍵所在是始終將教育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鑒于此,高校教師及黨政團體要進一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學校中進行自我服務、管理及教育。國家及政府部門對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現狀是一些大學生沒有清楚地認識自我,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學生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和教育。同時現今信息媒體飛速發展,在信息網絡化背景下,各種負面和不良信息充斥于大學之中,一些學生難以找準自己的定位,進而難以很好地進行自我管理教育。
(二)大學生缺乏自我教育管理的意志。
人類學習、進步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是認知、意志及行動,而意志在人們學習、進步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它能夠促成人們對事物的進一步認知,進而付諸實踐。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管理教育時,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教育,實現學習和生活目標,都需要學生自覺、積極地調節、控制及監察自我。不可否認,高校的學習生活環境都比較寬松,相應的在開展學生自我管理教育過程中,需要學生有更強的意志力督促自己。自媒體讓高校學生變成“低頭族”,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少,網絡交際普遍增多,網絡上的各種負面信息不斷誘惑學生,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該如何調節和控制自我?現實狀況是,當前的高校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長的呵護和溺愛,獨立性較強,同時因為從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過渡到高校寬松的學習環境,他們的內心本身就處于一種松懈狀態,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互相攀比,這些都是大學生缺乏自我教育管理意志的表現,也是高校實行學生自我管理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三)高校管理過于直接,影響學生自我管理教育效果。
學生主動意識及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是高校開展大學生自我管理及教育的本質所在。大學生自我能力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對自我的管理和教育。現今,一些高校教育日常工作過于重視管理上的便利及教育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干預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學校的直接管理是對學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培養及學生全面發生的忽視。高校管理形式及觀念對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管理有著直接的影響,也是保障學生自我管理教育落實到位的外部保障條件。
當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中不斷深入和推進,高校普遍對這一教育理念給予重視。大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現已成為高校比較關注的一個研究內容。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大學,高校應當將學生的能力培養、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目標,意識到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實行有利于學生在未來和社會接軌。
三、“以人為本”視域下高校學生有效開展自我管理教育的對策
近年來,網絡及自媒體快速發展,使得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流行起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及觀念和思想都在發生轉變。高校管理教育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做出改變。
(一)轉變管理教育思想和理念。
2003年美國新聞媒體中心的克里斯威及謝因波曼將自媒體這一概念展現給世人,他們將自媒體概念解釋為,人們通過數字科技手段聯系到全世界最先進的知識體系,可以通過數字科技將自己對某一事物的見解傳遞給世界。現今我國人們的工作生活中比較典型的自媒體工具有微博、微信、QQ及微博等。通過這些自媒體軟件,人們在無限的網絡世界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自媒體的特點在于其具備較強的互動性和信息的龐大性,同時又因為其具備即時性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普遍應用。但是因為網絡信息的龐雜性,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相應的自媒體讓高校管理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口。
(二)創新學生管理教育方式。
管理教育工作不能脫離學生,只有和高校的日常管理和學習練習起來,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會對學校更加信任。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教育效果才更加明顯。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也是一樣,高校可以充分運用自媒體這一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學校才能更近距離、更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所想所需,進而對于學生的需求做出有針對性的計劃。另外,還可以充分發揮大學中一些先進分子的帶頭模范作用,比如學生干部和黨員等。對學生中的一些精英群體進行宣傳和表彰,讓這些學生成為群體中的明星,進而營造出爭先的良好氛圍,讓廣大學生學先進、爭先進。讓學生走上關榮臺,發揮自我管理教育作用,進而提升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實效性。
(三)大力培育和發展學生管理組織。
學生是構成學生自我教育管理團隊的主體,學生自我管理教育構成中學生管理組織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學校培育和發展的學生管理組織要具備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功能。學生管理組織的主要作用是為廣大學生服務,學生管理組織要盡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以此進行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管理組織要對學校的各種職能部門進行輔助,對校園活動、學生生活學習進行關注,建設有利于學生互動、交流、學習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他們所需的各種信息,同時收集學生對學校的各種建議和意見,然后將學生反饋的信息整理給學校相關部門。
四、結語
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引導者的身份讓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在學校中通過自我管理和教育,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提升綜合素養。同時,高校學生要充分地認識到對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意義,加強對自身的約束,進而實現個人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小兵.當代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3(2).
[2]任自然.輔導員在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作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3]葉榮國.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思考[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4]吳紹芬.實踐“以學生為中心”提升本科教學質量—“‘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育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教改縱橫,2010(3).
[5]曾賽剛,楊慶玲.大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提出的背景、理論依據及意義——以法學本科教學為視角[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