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應圍繞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理念,將授課內容融入真實的生活情境,以生活化的地理教學為突破口,從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現實背景、理論基礎及實施策略,優化和整合初中地理教材,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地理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可以通過地理學習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地理學習最重要的東西,是很難通過別的學科獲得的。它包括四大要素,由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構成,初中地理的教材設計始終貫穿了地理核心素養的內容,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歷來是地理教師研究、關注和把握的重點問題。
新課標指出:“讓地理貼近生活,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充分肯定了地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也倡導地理教學生活化。本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生活化的地理教學為突破口,并結合自己多年從教的實踐經驗,對初中地理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索分析,從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現實背景、理論基礎及實施策略,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希望能對地理教學人員有一定啟發。
一、 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背景
在新的教育改革進程中,教師要必須與時俱進,積極順應潮流,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引用的“生活化”教學,通過貼近生活、有趣生動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一些直觀、淺顯易懂的地理知識,改變傳統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增加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識更加鮮活易記。初中地理教師要學習探索“生活化”教學的研究策略,并加強提高自身對“生活化”教學的手段和掌控能力,同時要順應學科特點,注意收集積累生活素材,以保證能夠在課堂上順利引導學生開展實施“生活化”教學。
二、 地理課堂引入“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地理課堂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可以說是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有效地體現出生活中地理現象與教材中地理知識的聯系性,注重教學的實踐性和客觀性,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傳承以及思維創新的融合性,有效地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引入實際生活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加強對地理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
三、
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地理教學生活化,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他們在迫切的需求下產生學習的動力。具體落實到平時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 讓地理課堂生活化
1.
教學引入生活化。在學習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地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產生直觀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增加他們的學習地理的興趣,通過整合教材,梳理與生活相聯系的內容。如在教學“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時,可舉現實生活中的晝夜更替,奧運會期間各國觀看現場直播的時間不同等例子來說明。
2.
學習過程生活化。教師平時要善于抓住生活中與學習有關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如在學習氣溫這節課時,課本內容介紹到“隨著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根據這一抽象的結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好溫度計去爬山,通過測量山腳的氣溫與山頂的氣溫相比較來印證課本這一結論,說明在同一緯度,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類似相關的內容教師都可以利用同學在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去邊思索邊探究學習。
3.
技能訓練生活化。地理基本技能訓練的“生活化”要求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讓學生做到“四動”: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描述,通過多種感官參加教學活動,體現了“玩中有學”“學中有動”的思想。如學生學完等高線地形圖后,利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線地形圖,較好地理解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山頂等地形。
(二) 讓學生生活“地理化”
1.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關注生活環境的思想感情。如今全球自然環境不斷惡化,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水旱災害頻繁發生,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這就要求我們學好地理知識,通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來改變家鄉的面貌,時刻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變化。如可以組織學生調查大田縣的河流是否存在水污染,探尋水污染的來源。
2.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實地觀察又是學生形成地理概念的好辦法。如讓學生繪制校園平面圖后,采取尋寶的方式引導學生讀圖,學會讀圖,完成地圖教學。再如組織學生成立氣象興趣小組,成立簡易氣象臺,對大田每天的氣溫和降水進行測定。
3.
開展案例學習。案例研究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地理信息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會存在許多讓他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設計并提供生活案例。如為什么有白天、黑夜之分?為什么黃河會出現斷流?青藏高原上太陽輻射強,但氣溫低,為什么?這些都可采用問題解決式學習。
四、 結語
總之,教師要將教學內容深入到學生生活和自身的經歷體驗中,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地理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社會熱點問題,來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開拓學生的視野,用活生生的生活來解釋地理現象和問題,做到讓學生緊密聯系課堂與生活,讓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還要經常將生活中的素材帶入地理課堂中,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將地理教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對地理知識了解真實自然,感受記憶深刻。
參考文獻:
[1]杜若明.談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3).
[2]李慧英.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實踐[J].都市家教,2012,12(21):40.
[3]彭嚴嚴.生活化的地理課程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鄭肇盛,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縣第六中學。